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以“农耕文化”带动小学生劳动教育

日期:[2023-09-04] 版次:[34] 版名:[创新案例]

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小学 蔡超然


活动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由此可见,对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培养劳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劳动不是单一的,为此我们需要搭建多样化的劳动育人平台,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各种劳动平台中,感受劳动的快乐。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学生在家里一切事情都是家长帮忙完成的,自理能力弱,尤其是一年级新生,不会系鞋带、不会扫地、丢三落四、课桌乱七八糟,经常找不到课本、作业本或文具。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我们在班里设立了“农耕文化”活动,意在通过一系列农耕探索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

 时间安排

2022年9月----2023年6月

 活动对象

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小学二(5)中队全体队员

活动实施

(一)大手拉小手,启动“耕读讲堂”

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农大”)植物保护学院是我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农耕文化”的第一次活动就是举行耕读导师、耕读大使聘任仪式,并启动“耕读讲堂”。为了让学生们爱上阅读、爱上科学,植保学院特意给班级图书角赠送了两套《酷虫学校》课外科普读物。在学校的种子农园,“耕读导师”潘教授讲解了种子的成长过程,还上了一堂昆虫知识科普讲座——我们身边的昆虫,潘教授教大家捉包菜里的昆虫,了解花椰菜里面的青虫如何变成菜粉蝶。最后,潘教授带领大家一起放飞网兜里的蝴蝶,五颜六色的蝴蝶在美丽的种子农园里翩翩起舞,也在学生们心中播下“知农爱农”的种子。

(二)走进二十四节气,深入了解农耕知识

1.走进农博馆,了解农具演变

历史悠久的华农大农博馆有详细的农耕知识介绍,包括岭南地区大田类以及专门类农具,从农用器具的角度诠释了岭南农、林、牧、副、渔生产的过程,再现了悠久而灿烂的岭南传统农业文明。我们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学生参观农博馆,了解农耕的历史变迁和四时农事,体验农耕的重要性以及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学生们之前对农耕知识一片空白,通过参观农博馆,初步了解了农耕文化和农耕用具的变迁。

  2.邀请专家讲“谷雨”,知晓节气农事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与农耕有关的知识。二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上有《二十四节气歌》一课,于是我们决定组织一场讲座,让学生了解节气与农事。“仓颉造字日,谷雨生百谷”,联合国将“中文日”定在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在“谷雨”节气的4月下旬,我们邀请华农大人文与法学学院何方耀教授讲“谷雨与中国农耕文化”,追溯谷雨与汉字的历史,讲解中国农耕文明的深厚内涵。何教授带着同学们了解谷雨民俗:采新茶、品香椿、观牡丹、祭海神、忆仓颉、杀五毒、走谷雨,共同感受古人智慧的结晶,了解到更多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化的知识。

3.阅读、收集有关农耕文化内容

在校内,我们有意引导学生阅读与农耕文化有关的书籍,让学生们把收集到有关农耕文化的内容进行分享阅读,在班会课上组织有关农耕文化的课文、诗歌、谚语朗诵比赛。如通过阅读《二十四节气自然绘本》,了解到每一个节气有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或者收成;收集有关于农耕的古诗,如《乡村四月》《山行》《悯农》《田家元日》等等,朗诵诗歌让他们对古代农耕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走进田间,体验农耕魅力,领悟农耕精神

华农大有航天水稻育种基地,我们邀请专家进课堂给学生讲《水稻的一生》。从水稻的播种、犁田、插秧、施肥、治虫、除草、成长、收割、加工成大米,到最后煮成米饭,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学生们了解到现在科技种田和以前传统农耕方式的不同,了解到高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哪些种子可以送上太空,学习如何科学种地提高作物产量。

春天是插秧的季节,我们带领学生参观航天育种水稻基地,学习怎样插秧,学会区分真假禾苗,认识禾苗与稗草的区别。

秋季,我们与家长一起带领学生化身农耕人,参与收割水稻,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劳作的辛苦,在心里种下热爱劳动的种子。

(三)牛刀小试,构建农耕实践小课堂

1、学种菜,长见识

各班在学校的“种子农园”有包干区,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他们根据节气思考要种什么。在种植之前要对自己所种植的品种做详细计划,然后按计划去种植。每组认领种植一种农作物,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所需要的养分、工具等。老师示范教他们松土、挖坑、播种、移植幼苗,同时邀请有专业知识的家长前来指导。课间,老师经常带学生们到农园观察、记录,并安排轮流值日制度,让学生们担起班级小主人的责任。经过一段时间,蔬菜收获了,看着自己亲手种的油菜、青瓜,同学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了解水培植物的特点

水培植物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植物。我们利用学校资源,邀请有专业知识的家长来校给学生们讲解水培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们从调营养液开始,然后播种、把蔬菜苗移植到水培槽里。学生们在大棚里种了通心菜、油麦菜,到了采摘季,与老师家长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

(四)以“农耕课堂”为媒介,传播家校育人新理念

1、家校协同,更新了育人新理念

   我们动员家长参与“农耕课堂”活动,他们和学生一起种植农作物,一起照料,一起收割,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感受到了孩子们劳动情感的增加,意识到“农耕课堂”的意义所在。在之后班级开展的亲子“农耕课堂”中,家长的重视和参与度一次比一次高。有些家长还积极提供资源,希望学生能学习到更多相关知识。

2、劳动教育常态化,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

“农耕课堂”让劳动教育走向了常态化。学生在参与了班级组织的农耕活动后,深刻认识到任何一种农作物的背后,都有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我们还举行定期评比,评选出最佳劳动小队等,让学生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结语

在经过一系列农耕活动之后,学生们体验到参与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学生们从一开始的被动参与,转变为后来的积极参与各项劳动,比如,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参与家里的家务劳动,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自己种的蔬菜做出不同的菜品,他们的劳动情感得到了升华,并能在劳动中寻得乐趣,并让劳动变成一种习惯,在学生们心里播种下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种子。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