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圈不住大学生的视野
日期:[2015-04-12] 版次:[A02] 版名:[评论]戚乐怡
3月30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远郊大学城“圈养”学生?》一文,报道中所呈现的
关于远郊大学城存在的种种问题,诸如“出行不便”、“学生与社会脱节”等问题再度引起了公众对大学城建设利弊的思考。
其实即使是在广州这样交通如此发达的城市,广州大学城里的学生想要“出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逃离”大学城的时间成本至少是1小时,这还不包括可能要付出的面对拥挤交通的体力成本。
大学城的“城墙”不仅使许多大学生与社会脱节,还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囿于象牙塔一角,成为最自由地方的“囚徒”——对自由的过分偏执,错过了接触生活多种可能性的机会。
广州大学城与市中心存在的空间距离带来的后果是有为数不少的同学到广州好几年,离开大学城的次数屈指可数,与广州这座城市仍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更为核心的是大学生自身才是破“圈养”死结最重要的一环。大学生应当意识到,只有亲身认识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如此,纵然“城墙”再厚又如何?大学城圈不住大学生放眼社会的广阔视野。
广州大学城的建设使城内的大学生拥有了更丰富的教育资源。然而,大学城与城市中心的物理距离却也使大学生与广州这座城产生了难以弥补的心理距离。
与国外多数是“自然形成”的大学城不同,国内大学城多数是整体规划的一部分。而目前大学城存在的许多问题恰恰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动用行政力量解决的。以斯坦福大学城为例,由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它已经形成了一种适应城市发展的良性模式。斯坦福大学城为硅谷提供了科学技术的支持,硅谷里成百上千的大中小企业也给学生提供了大大小小的创业、实习的机会。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与城市中心基本上不存在“脱轨”的情况,也有充足的社会实践的机会。虽然广州大学城已经算是国内大学城建设的范本,但想要发展到斯坦福大学城的阶段,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看到,政府正在通过改善交通以使大学城和市中心的联系变得紧密,地铁七号线的规划以及新化快速路通车,让大学城的慢行系统以及快速轨道交通并行发展。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围城之困”,更为重要的是打破内心的城墙,拥抱多元的大学文化,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作者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学生)
我相信,今天的合作会给中国新闻教育做出积极探索,“媒体就在学院,学院服务社区”已经成为现实,这种探索可能会为未来中国新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
(作者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