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中感悟青春新篇章
日期:[2023-08-10] 版次:[A07] 版名:[青观点]2023年暑期,广州地区各所高校相继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引领大学生走进乡镇,感受城乡发展温度,助推乡村课题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广东省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大背景下,高校学子们纷纷在“三下乡”的火热实践中以青春姿态施展才干,忠诚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在“三下乡”过程中都获得了哪些感悟吧。
走近非遗粿品文化,发扬青年奋进精神
7月,广东财经大学三下乡队伍汕“粿”演义队抵达汕头,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几天实践下来,我收获良多,对非遗粿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已有30年历史的粿品制作老字号——老潮兴。走进店里,店员那高度的专注力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老潮兴为何能从众多做粿人家中脱颖而出:玻璃窗后,几位店员分工明确,揉面团、拌糯米饭、制成红桃粿……她们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分散注意力或放慢工作节奏。在老潮兴店员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学习她们这种专注的精神,只有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才能踏上事业精进之路。
在美食街走访时,一位叔叔对我们说,作为本地人,我们与粿文化的接触是最密切的,因此最应该担起传播推广的责任。
这段话让我陷入了思考——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都会招呼亲朋好友一起制作粿品,欢声笑语,十分热闹。但现在家家户户不愿意再花大量时间自己动手,而选择直接订做成品粿,于是,粿品制作技艺在更新迭代中逐渐淡出群众视野。
作为年轻人,既然看到了这种变化,我们更要担起责任使命,深挖变化背后的原因,呼吁大家重新关注传统文化,助力非遗传承。在这段三下乡的旅程中,我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田野,用相机记录非遗魅力,助力非遗拥抱新时代。实践还在继续,推广非遗粿品文化,发扬青年奋进精神,我们始终在路上!
广东财经大学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方紫琼
指导老师:方元子
乡村助农 种植希望未来
7月中旬,我跟随广东财经大学大地芳华突击队赴廉江市展开了一次难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完成了对当地农产品的考察调研、下田作业等助农工作。
短短的下乡历程开拓了我的见识,丰富了我的知识。第一次深入农场进行参观学习,第一次与农户深入交流,第一次参与水果的种植与收割工作……此次下乡让我切实体会了汗水所凝结的力量,获得了许多深刻的体验与见闻——我们参观了农产品的生产包装过程,见识了直播销售等工作的开展;聆听研究员细致地为我们讲解水果特性、科普种植知识;亲自体验水果的收割工作,在果农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刨土锄地、修剪枝叶、浇水施肥等一系列工作。
果农们如同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认真照料果子,他们将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见证着果苗渐渐开花结果,这是他们奉献了自己的劳动种植出来的对未来的希望。我品尝了一口刚刚采摘的果子,口中溢满了劳动的甘甜。
观摩到这一切的我们燃起了帮助农产品走出大山的想法,尽年轻人的力量,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品尝到如此美味的果子,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甜甜的果子背后凝聚着农户们的辛劳和希望。下乡助农,振兴乡村,青年在路上!
广东财经大学2021级资产评估专业 李艳
指导老师:罗娴明 窦国昊 皮平凡
在实践中眺望远方
微风和畅,阳光温暖。踏着余晖,我们来到了中山市黄圃镇横档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公益课堂和推广普通话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将课本知识镌刻在祖国大地上,感受到了躬身而行和深入实际的必要性。
参与公益课堂让我对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横档小学的教学设施相较于其他农村学校而言已较为健全,学校里面有电子琴、舞蹈室和绘画室等艺术类的教学设备,但是这些艺术类的教学设施大多较为陈旧,很多都没办法正常使用,这对于学生们艺术细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是较为不利,与城市学校内琳琅满目的兴趣类课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与同学们和当地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日常大多使用方言,因为他们附近基本都是本地人,不存在交流障碍。但是从事销售行业的村民们大多数都会说普通话,这是由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在调研的过程中,有一位老爷爷表示他十分想学习普通话,因为他希望能与孙子有更多交流。我们意识到,在普通话十分普及的今天,不是老年群体不想学、不会学、学不会,而是他们缺少学习的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语,但是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的确需要每个人在实践中领会。走到实际,去到乡村,能领略到不同的风景,也能更加明确自己日后前行的方向。
广东财经大学2022级政法新闻专业 张铭珊
指导老师:莫光木
从微小之中创造伟大
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青年学子积极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证明和支持。在“百千万工程”推进的大背景下,我们团队走进了高州市第八中学。
在那里,我们目睹了农村教育资源的稀缺——缺少图书馆和实验室等,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冉冉升起的乡村教育希望。
我们结识了乐观、奋发向上的学子,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实践,怀揣美好的梦想,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我们在教育方面不断努力,尽青年的微光助学生们启航。我们传授丰富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分享多彩的大学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个人素质;给予支持和关怀,帮助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正因为我们见证了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激发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期待。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面临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信念、毫不放弃,就有可能从微小之中创造伟大,实现梦想的变革。因此,在“三下乡”活动中,无论是一项小小的志愿行动还是微小的捐助,都有可能产生巨大的积极能量。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为乡村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乡村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家园。只有乡村振兴,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因此,我希望能有更多年轻学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改善乡村教育和环境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华南师范大学202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 黄依琳
指导老师:彭旭宏
树云相依,灵魂碰撞
7月,我作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丰火”服务队的一员,在骄阳与蝉鸣声中踏上了前往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茶背中学的旅程,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抵达后的第二天,我们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在茶背中学开展了支教活动。课程内容包括岭南中医、客乡演绎、民族舞蹈、客家山歌、寻迹丰顺、天贶识粄、诵梅品诗等七大主题,还辅以体育、心理、安全等系列课程。
我每天都会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令我惊讶的是,不同于腼腆沉静的城市学生,这里的孩子不怕生人,很快就与我们相熟起来。他们总是在课堂上积极举手、踊跃回答,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勇于展现自己的才能,机灵而聪敏,打破了我对乡村学生的刻板印象。他们真的很喜欢我们带来的课堂,能记住每一个陪伴他们的教师与助教。在收集队员们的课堂感想时,我看到了他们精心打磨课程的热忱、看到了他们以学生为本的真诚。我们支教的队员同样怀揣着一颗真挚的心向学生传授知识,全力以赴让这七天的课堂变成了师生友谊的桥梁。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短短一周的时间,我不知道会给茶背学生们带来多大影响,但我却看到了教育里人性的闪光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百千万工程”,乡村教育必将如东升旭日,照耀祖国大地!
华南师范大学20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邓婉盈
指导老师:李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