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乡村行 青年践初心
日期:[2023-07-27] 版次:[A07] 版名:[青观点]2023年暑期已至,广州多所高校相继开展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引领大学生走进乡镇,感受城乡发展温度,助推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广东省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大背景下,高校学子们纷纷在“三下乡”的火热实践中以青春姿态施展才干,忠诚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一起来看看大学生们都在“三下乡”中获得了哪些感悟吧。
让新闻“四力”在暑期实践中见实效
2023年暑假,广州从化吕田镇见证了一场火红青春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而这次夏日旅途的主人公,便是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广州大学新闻学子。
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吕田这座特色文旅小镇:好山好水好风光,却鲜为人知。在团队出发前,我们一直在向自己提问:“究竟为什么?”在一次次讨论之后,作为新闻专业学子的我们,给出了青春的答案:“因为少了我们。”广大青年的回答虽然稚嫩青涩,却有一份新青年独特的力量。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加入百千万工程,以融媒体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此行,我们脚踏实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躬身入局书写乡村活力篇章,始终以新闻“四力”贯穿实践与创作。所有成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都明显提升,报道的内容更接地气,传播的声音更有底气。
从庄园基地到党章学堂,我们用脚力跑出好新闻,跑遍了吕田大大小小的地方;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我们用眼力发现好新闻,拍摄了吕田郁郁葱葱的光景;从实地调研到人物专访,我们用脑力挖掘好新闻,报道了吕田风风雨雨的故事;从街头巷尾到字里行间,我们用笔力书写好新闻,记录了吕田真真切切的发展。传播好吕田的故事从来不在一朝一夕,我们以新闻人的视角,利用互联网的融媒体优势,打造受年轻人喜爱的吕田形象,描绘令所有人向往的乡村生活。
有人说,感受幸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一个小镇,度过一段时光。我想说,吕田便是最好的选择,这里一切值得遇见。遇见这里,一切值得。
广州大学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丁语界
指导老师:魏晨捷
脚踏无垠乡土,心怀风土民情
骄阳似火,青春正盛。七月以来,在“百千万工程”的大背景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在高校中轰轰烈烈地展开。一面面实践队伍旗帜飞入乡村,既为乡村带来了青春活力,也让大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家乡文化,体悟乡土民情。
在大学生与家乡的“双向奔赴”中,乡村焕发出全新的光彩。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乡村景点与传统手艺,得以被青年的目光欣赏与学习,化作一个个精心制作的视频与推文,被更多人所知;一些农业特色产品在大学生的设计宣传下,增添了现代化气息,助推乡村振兴;一些乡镇小学则迎来了年轻的支教队伍。大学生们通过生动的课堂与课外活动,不仅扩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是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对于大学生而言,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都是走出校园象牙塔,了解基层民情的宝贵机会。在乡村的亲身交流与体验,能让大学生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与乡村土壤结下的纽带,了解到家乡所需要自己的地方。
作为潮商故事探访社会实践队伍的成员之一,我与我的队友们同样踏上家乡故土,挖掘并传播家乡的潮商故事。通过实地的参观访谈,我们仔细聆听老一辈潮商的奋斗故事,感受丰富而深刻的潮商精神。我们希望能以手中的笔与相机,记录下最真实的家乡故事,更希望能运用好现代化媒介,让更多的潮商事迹被大众所了解,做好家乡故事的讲述人。
广东财经大学2022级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专业 林仪
指导老师:李立林
乡村教育点亮大山少年梦想
从广州华师二路到梅州市丰顺县黄金中学,有408公里,从白天到黑夜,梦萦队用11个小时,奔赴山连山的约定。九天十夜,我们于白日升起时执讲,将所学所知带入山中,将所教所讲带上课堂,微薄所知,是当地孩子所不曾体会的新奇:历史课堂引领学生领略河山穿行之险美、生命课堂引导学生探寻生与死之奥秘、生理课堂教导学生接纳性与青春之客观、革命课堂带领学生瞻仰先辈大我之遗风、生活课堂浅答学生大学与未知之疑惑、情感课堂矫正学生盲区与春思之误解、阅读课堂引领学生至文学与精神之海洋……
教育之本为人,“教书”更重育人,可乡村教育往往由于资源落后、师资匮乏,无奈不能兼得。而这个暑期,当我们从广州跋山涉水到来时,大山中的孩子们也得以借由我们窥见山外的风景。也许我们仍旧学识浅薄、眼界尚窄,但哪怕此行能够为山里的孩子们“开一扇窗”,也是值得的。
黄金中学的彭恩铁校长在结营时说道:“无梦的夜是寂寞的,无梦的酣睡不是好眠”。当乡村教育的眼光被拉长,也许迷茫的孩子就会拥有方向,不再困于一地,不再囿于眼前。黄金中学的孩子们并非不勤奋、不好学,学生眼中的渴望、向往、迷茫与坚韧,是可见、可感的,但山路崎岖,五十余里的车程是困住孩子的牢笼,狭窄曲折的山路是外出的迷途,大山很美,特别是晴天,可烈阳也会灼伤肌肤,高山也会成为阻挡。一笔一题,是离乡的步,是奔向未来的辙,中国的未来在腾飞,而乡村作为这一飞车的底盘,最需稳固,也最需被看到。奔赴山海,是美好的誓言,也是梦的起航,也许萤火微弱,但能点亮一盏灯就是成就。
何谓百千万工程?我们用这段难忘的下乡经历给出答案:以百千万青年之力,铸造百千万乡村之梦,成百千万工程、百千家梦想!
华南师范大学2021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黄昌言
指导老师:张成华
乡村振兴“要躬行”
2023年7月,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联合其他学院的同学共同组建“丰”吹果“乡”队伍,走进田野与街巷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聚集在广州乡村,无垠的麦田遮不住抬头直视便会流泪的烈阳,鸟的啼叫声无法掩盖风扇吱呀叫的响声。这里方圆百里都是田地,罕见人烟。暴雨来临时,我们撑起户外遮阳伞,听着员工多年前从北方为生计闯荡来广的经历。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痕迹,他却端着碗筷笑谈他对广州乡土的喜爱。在此地,我们尝试直播助农:反复了解产品、背稿、对镜练习表情才能换得播放量从零缓慢攀升。我们侃侃而谈课本上的“延长产业链”,现实却对调制饮品无从下手。由此深感实践能力缺乏的窘迫,并重新审视自我。另一边,我们在街巷市场销售农产品,喉咙干哑、双脚酸痛、皮肤晒伤是常有的事。但在行走中,我们在按摩店洗到手,吃到水果摊主送的西瓜,遇到拉着长辈想来帮衬我们生意的一步三回头的小男孩。他们质朴又真诚,将善意留给我们、留在广州。
过去我们只知乡村振兴非一日之功,却不知“非”字背后隐含的艰辛。乡村人员的流动带走了劳动力,但带不走人们的朴实与善良。都说青年肩担重任,如何才能担好重任?一个助农实践或许改变不了农业的困境,但它却是我们青年向未来迈出的第一个尝试性的步伐。我们需要找准城乡定位,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找寻到人生价值,成为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华南师范大学2022级电子商务专业 姚果琳
指导老师:曾微雨
让青春朝气在实践中飞扬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循迹恩里实践队在这个暑假来到江门恩平,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10天的实践中,我们遇到过困难,更体会到克服困难、为周围人带来积极影响的喜悦。
在恩平市西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们与当地街道、社工组织合作,开办了暑期公益课程,为小学生们讲述党史、科普地理知识、制作特色手工及举行各种趣味活动。学生们多为留守儿童,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上的陪伴,每一个队员也都努力当好小朋友们的小老师、好朋友,将自身的活力与能量传递给他们。
“小朋友欢声笑语和大学生的活力满满交织在一起,社工站真的‘活’了,这才是社工的意义所在!”一位与我们合作的社工这样写道,她说,我们的到来让青春活力充满了整个社区,也为他们带来了激励的力量。这让我的内心受到深深地撼动,我认识到百千万工程“下乡”的必要,感受到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力量:青年是能带来积极影响的,我们是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什么的。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因此,青年大学生应当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用活力驱散消极,让青春朝气在实践中飞扬。
华南师范大学2022级哲学专业 赵晨
指导老师:胡国胜 董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