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旧书墟,广州淘;月光光,照地堂

日期:[2016-03-06] 版次:[A14] 版名:[发现]

特邀记者 郭思遥 黄武奇 李琳


月光光,照地堂,听到这首粤语童谣,脑海里是否想起,那些年在街头巷尾看小人书的日子?

旧书墟,广州淘,让我们循着记忆来路,打开时光的匣子,一起走近散落在广州街头的旧书店。


二十多年来,浩天旧书店的风格始终是“旧”——旧书、旧报纸、旧杂志、旧摆件。如2014年7月倒闭关张的文津阁二手书店一样,2015年10月装修后焕然一新的小古堂、11月底刚刚落幕的二手书交流活动“广州书墟”……这些二手书店的踪迹仿佛隐匿的穴位,偶尔触动着这座城市的神经。

九十年代是二手书市场的黄金时代。

在那个年代,曾经藏身在白云区黄石东路陈田村窄巷中的友佳二手书店,“一天能卖几十本”。今年3月,店主郑平辉卖掉了友佳最后的5吨书,“卖垃圾,万把来块钱。”在挂出“旺铺转让”招牌半年后,书店店面转给了卖生鲜的老板,郑平辉守着最后一个书架的旧书和盗版电影碟片生意,兼职经营起快递的收发。

淘书的好时光,亦在上世纪的90年代末。

与北京、上海两地的旧书店不同,广州的旧书店中常常能淘到港台的书籍,还有原版外文旧书。戴新伟在《广州十年访书记》里写道,自己曾在广州旧书店里“淘到过台湾文学批评家马森的签名小说,香港罗孚的签赠本(署名丝韦),倪匡80年代的小册子,还有董启章早期短篇小说集……”

“广州有哪些旧书店?”——知乎上有着244位用户关注的这个提问,却仅有三个回答。广州电视台记者李翊昕2010年写的“广州旧书店指要”获得70个赞。五年后,这份“指要”列出的书店大都已消失。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所在地为广东广州的二手书店有207家,但只有不到10家同时经营着实体店。连年上涨的租金、流失的读者、电子平台的冲击……倒闭的理由都很相似。

2003年,两脚书橱在石牌东路开业。在全盛时期,这家书店月营业额达三四万。2007年,商场拆迁,店主张超将书店迁至中山大学南校区教工活动中心的长廊。后来,因合约到期,两脚书橱由中大教工长廊迁至中大蒲园区宿舍楼单车保管站内——说是“店”,其实是张超用木板和临时房板墙搭起来的存书仓库,但这并不妨碍那些爱书老顾客的继续光顾。2015年初,张超将存书搬至怡乐路金川大厦的住宅区内,只经营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的订单。除非熟客预约上门,两脚书橱已不再做实体店的销售。

2009年12月,北京路上的一栋老骑楼举办了“首届广州书墟——九年之后”。寓意“九年之后,纸质读物将要从主流消失”这个预言。

6年过去,从“九年之后”、“文字的众缪斯”、“阅读是一种社交”、“阅读我城”、“书姿花传”、到今年的“晒书”,每年书墟的主题都在变,不变的是书墟的入场形式——只要带一本自己看过的二手书作为门票,就可入场。

“第一个十年是老老实实卖书,第二个十年卖精品旧书,第三个十年卖文化。”吴浩对他的浩天旧书店有着清晰的“三十年规划”。现在的浩天已走到第三个十年:将书店打造成一个“有欣赏性、艺术性、历史性的微博物馆”是吴浩的目标。在文明路文德六巷,这些过时老摆件、黑白老照片、泛黄旧车票,穿插在一叠叠摆放整齐的旧书堆中间,讲述一段段过去的故事。吴浩尤其欣赏这本新书的书名——《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他希望每一个爱书的人来到他的店,“就像来到了天堂。”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