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中共三大革命史迹镌刻百年荣光 引领广州青年赓续红色血脉

日期:[2023-06-15] 版次:[A08] 版名:[青运史]

见习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段澜

青少年参加第二届“红心向党·革命故事会”活动

6月10日,值中共三大一百周年前夕,一场红色故事会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启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少先队广东省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红心向党·革命故事会”活动聚焦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鼓励青少年学习并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心向党”引领少年儿童新风尚,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100年前的6月12日至20日召开的中共三大,书写了中国革命史光辉的一页,镌刻着红色英雄地闪光的印记。穿过历史激荡的风云变幻和百年前的峥嵘岁月,青少年置身纪念馆会址,激动人心的大会仿佛就在眼前。

三大会址化身教育基地 青少年在此赓续红色血脉

才过芒种,艳阳高照。如今的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内外,游人如织,秩序井然。从2006年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建立,到2021年6月改扩建竣工,这里成为了广州最知名的红色文化地标之一,吸引大小市民游客前来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也让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工作人员备受鼓舞。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馆长朱海仁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要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的作用,重点打造“点燃理想之光”青少年教育品牌、“奋进信仰之路”党员群众教育品牌,讲好广州故事。

据了解,6月17日至18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将举行两场“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青少年主题研学活动,年轻人们将在行走、讨论与思考中,最大限度地将自己“代入”100年前的历史时空。同时,实景课堂“红盒子进百校”也将同期启动,通过课件、视频、培训包的综合运用,让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得以方便地转化为学校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助力老师和学生们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延伸知识体系。在6月中旬,“春园故事我来讲”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主题演讲比赛也将启动,青少年如何以自己的视角和表达看春园、看中共三大,充满期待。

一百年前的中共三大声音响彻中国

1923年2月,由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惨遭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刚迁到北京不久的中共中央机关遭到北洋军阀迫害,多名重要负责人被通缉。中共中央在当年3月迁回上海展开工作,但上海的环境也不容乐观。考虑到广州的政治环境和各方面条件,同时为了便于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联系接触,推进国共合作,1923年4月,中共中央从上海迁驻广州,中共三大随之在广州召开。而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分批秘密赴粤,克服种种艰难险阻齐聚广州。

据朱海仁介绍:“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党内合作统一战线的方针,促成了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和首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统一战线的先河,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由‘社会革命’向‘国民革命’的转变、由‘联合战线’向‘党内合作’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由此走上了群众性政党的发展道路,开启了中国大革命的历史新时期。”

中共三大是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党代表大会,广州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首发地和试验田。国共合作后,以广州为中心,汇聚了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革命力量,形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在大革命时期,农讲所、黄埔军校、东园(省港罢工委员会)、中山大学等“地标”令各地革命青年衷心向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刘少奇、陈延年、张太雷等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都在广州留下了足迹。

中国近现代史中,广州英雄辈出,在红色革命中勇立潮头。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后,1924年至1926年,在广州举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农运骨干;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席卷广州和香港两地;1927年,广州起义在此发动……红色成为广州这座城市鲜明的底色,英雄品格点亮广州这座城市耀眼的光辉。

相关链接

中共三大在党史上的11个“第一次”

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提出在中国实行国民革命

第一次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

第一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一次制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

第一次通过《农民问题决议案》

第一次有妇女代表参加党的代表大会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共同出席的党的代表大会

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闭幕会唱《国际歌》

第一次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中央局核心机构

第一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成员

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确定了国共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