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青少年心理危机悲剧重演更需要加强干预
日期:[2023-02-09] 版次:[A03] 版名:[青聚焦]■ 郭惠芬
2月2日,江西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工作专班及市县相关部门,公布了胡某宇事件的调查情况:失踪的铅山少年胡某宇系死于自杀。当真相呈现、回归理性之后,如何避免出现第二个“铅山少年”,值得我们深思。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制定和颁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加快提升学校应急处置能力,妥善做好学生突发事件善后工作”。开展重大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干预是学校危机处理的应有之义,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和成长需求。然而目前中学心理危机干预还存在着认识不足、预防机制不健全、危机善后落实不到位、人员专业素质低、家校沟通不紧密等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面对全体学生的工作,亟需多部门联动协同落实心理危机干预。减少或避免学生心理危机,具体举措有以下三点:
一是提升心理危机干预认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学校应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对预防突发事件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弥补当前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短板和不足,提高心理健康专职人员比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创设健康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如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印刷心理健康刊物、进行趣味心理知识广播等。其次是创设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班级氛围,如营造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情景,树立爱生、敬业、严谨的教风和自信、勤奋、善问的学风等。各学科任课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合作、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发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为学生营造愉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在应对偶发事件时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随机应变,如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
二是建立危机防预机制,加强危机源控制。学校应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位一体的突发事件预防体系,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对学生心理问题要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降低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突发事件的概率。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动态报告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跟踪排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学生开展疏导和干预。此外,学校每学年应为所有学生开展1-2次心理健康普测并建立档案,如遇特殊事件应择出相应群体进行专门普测。年级和班级还应根据学生日常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利用每年的心理健康日(5月25日)开展心理健康网络普测,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建立危机干预机制,落实危机善后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构、规范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程序、落实心理危机干预善后机制等。在突发事件后学校相关部门需及时识别事件并进行适当干预处理,同时指导各级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公共参与、尽快恢复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此外,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励全体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重视心理危机干预意识和责任,明确心理危机干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掌握心理危机干预基本技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如发现学生存在明显的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思维迟缓、睡眠障碍等应该立即告知家长,并与家长共同商定干预方案。心理危机干预善后机制包括设立心理救助平台、建立心理重建需求信息发布平台等。部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退,部分学生则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因此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善后机制显得格外重要。学校应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学生心理状态的重建动态和需求信息,保证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后的持续关注。
(作者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