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培育融媒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 做好大湾区国际传播宣传实践

日期:[2022-11-24] 版次:[A02] 版名:[青调查]

□ 赵智豪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当代青少年处于复杂多变的舆论场域中,融媒体已成为青少年了解世界、观察社会的重要途径,也为他们的认知提升与思维变革提供了新助力。如何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需要媒体人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者紧跟新时代潮流,引导宣传舆论导向,构建大湾区青少年国际传播宣传实践体系。

把握媒介信息的多元化融合趋势,抢占青少年舆论阵地

新的融媒体环境下推动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形成,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值得深思,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年轻的创新城市群,做好国际传播宣传是摆在媒体人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宏大课题。

为精准了解大湾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现状,课题组针对大湾区在校青少年开展了相关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存在传统媒体的控制力逐渐降低、“信息茧房”苗头产生、缺乏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清晰判断等问题。互联网、移动互联和电视成为青少年接受媒介信息的主要方式,分别占比80.39%,71.79%,70.43%,随后是图书、电影和报刊等渠道,传统媒体已然让位于新媒体,对于公众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在逐渐降低。只有通过媒体融合才能增强传统媒体的吸引力,尤其对于抢占青少年媒体阵地至关重要。

调查显示80%以上的大湾区青少年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青少年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接受能力强,能够积极参与媒体融合,但也造成媒介依赖、缺乏评判力,甚至出现情感冷漠、不谙世事等问题。青少年媒介信息接收理解的新变化带来了全新挑战,只有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遵循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站在新闻舆论及青少年的角度重新审视媒体融合,才能推动主流媒体重回巅峰。

赢得青少年的认同,首先要深入分析他们的喜好,便于创造更多符合健康审美标准的资源,科学引导其价值观形成。利用各种方式增强主流媒体对于用户的吸引力,让青少年通过融媒体有更多获得感,体验感,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做好国际传播,需要抢占青少年这一舆论阵地,拥有青少年认同的坚实群体基础。

提升青少年对媒介信息的思辨与选择能力,引导主流价值导向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历史情况特殊,是我国经济内陆发展与对外出口的连接区域,是各项改革创新政策的试验田,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大势所趋,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故事的关键支撑。讲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才能增强港澳融入的文化认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部分青少年对于媒介信息缺乏思辨与选择能力,一些青少年甚至认为自身力量渺小、无法代表粤港澳大湾区的形象。某些通过互联网等载体传播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这些潜在威胁阻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也让部分掌握网络话语权的自媒体,以不同形式和程度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行错误渗透。长期接受错误思潮影响的青少年是无法建立正确价值体系的,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值得深思。

青少年群体处于特殊的人生发展时期,有着特定的成长规律,提升青少年对于各类信息的思辨和选择能力,不仅关乎其个体发展,更是关系到民族未来和文化振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民族未来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青少年作为时代新人,需要坚如磐石的思想信念和勇于担当的奋勇争先。青少年需要拥有正确的思辨能力和信息选择能力,才能凝聚更多的青春力量创造伟业。

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引导社会舆论、传播价值导向的主战场。对于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错误萌芽,新闻工作者要勇于担当,运用党的优良宣传传统,主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持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对于部分青少年缺乏互联网媒介思辨和选择能力的现象,职能部门时刻加以防范,政府要加大对各类自媒体的准入机制,严格把关青少年社交媒体,确保青少年网络环境的净化。并强化主流媒体的权威地位,让更多主流媒体发挥社会引导和示范作用。

做好青少年融媒体素养教育实践,壮大善用媒介传播的红色力量

融媒体时代,赋予了青少年使用媒介、传播观念的更多渠道,但是如何把握好这种途径需要思考。调研显示,青少年对于媒介使用有着较强的个体倾向性,社群化倾向明显,能够积极讨论并发布感兴趣的信息,而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则不予理会,少部分青少年对外部信息持无所谓的态度,容易盲目相信,缺乏全面审视和价值判断,这些现象要引起重视和防范。

究其原因,这种现象与“信息茧房”存在一定关联。数据显示,“信息茧房”在我国青少年中间已经出现,一方面由于融媒体的发展,有了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充足的技术条件、媒体环境给青少年的选择性视听提供了可能,这也让青少年能够根据自身喜好来使用媒介;另一方面,各大媒介平台的个性化推送也让青少年的媒介使用呈固定化趋势,融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人工编辑的信息选取方式,开始通过用户群体的各个指标进行细分筛选,实现基于用户个人特征的信息匹配,这种量身定制的信息无疑能够提升用户的忠诚度和观看时长,但是却过分迎合用户偏好,削弱了信息内容的驾驭能力,也容易造成青少年固化的媒体选择方式。青少年长期接收经过算法分发的信息内容,存在信息结构失衡等问题,这对于青少年来说非常不利。目前我国互联网网民中有17.7%是19岁以下的青少年,其中10岁以下网民更是占4.2%,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其价值观尚未确立、人格尚不完善,算法推送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少年群体个性化体验,但也存在明显弊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2020年发布《网络直播APP未成年人保护报告》显示:多款被测试的APP,其“青少年模式”里并未建设专属的内容池,46.7%的被测APP存在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

为了让青少年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健康信息,政企校各方合力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推动青少年融媒体素养教育实践,一是党和政府出台政策,引导互联网平台创新推送机制。内容生产分层分类助力青少年塑造健全人格,控制“信息茧房”效应的出现,对于个别宣扬错误观念的自媒体实行黑名单制度,为网络舆论传播消除害群之马,重新塑造互联网主流媒体的吸引力和权威性。二是守正创新改革推送定制算法。生产优良新媒体作品,包括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的各类信息资讯,比如学校教育资源、自然、社会、人文、科学、传统文化、红色故事等,通过这些包罗万象的优秀信息资源,促进青少年充分利用不同媒介参与信息发布实践,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充分利用大湾区资源积极开展青少年融媒体素养实践。广州市的做法值得深入关注和实验研究,广州青年运动史研究和青少年融媒中心依托《广州青年报》和《都市人·成长》杂志等媒介资源,组织学生通讯社融媒体实践,推出“新绿校园”特色专版和少先队特色专刊,建立校园融媒小记者队伍,沉浸式参与广州亚运会、广州财富论坛、亚太青年论坛等大型国际活动采访实践,2022年举办广州青少年融媒体作品大赛等实践系列活动。以青少年观点视角正面宣传引导,形成“媒介知识培训+采访实战+夏令营研学激励”工作模式,先后联合有关教育部门成立广州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中心,获得市文明办命名“广州青年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推动融媒体素养发展、建设全媒体体系,是全社会青少年思想宣传工作需要着力解决的课题,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唱响主旋律的生力军,通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媒介素养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壮大国际传播主流舆论。

(作者系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融媒中心主编,广州市青联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链接】

广州学生通讯社,简称“学通社”,成立于1991年,是广州青年报社组建的以广州市各大中学(包括中职学校)校园记者为主的学生通讯员组织。成立至今,培养了大批媒体精英,凤凰卫视副总裁、资讯台台长董嘉耀、知名媒体人梁冬等均为广州学生通讯社早期成员。学通社策划和带领校园记者采访过钟南山、霍震霆、金庸等名人,现在,学通社已发展覆盖大中小学阶段,紧跟时代脉搏,策划了很多融媒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