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 努力培养四全媒体人
日期:[2022-11-24] 版次:[A05] 版名:[青学习]周 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储才、为民族铸魂的工作,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根据二十大报告精神,结合教育部打造“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新闻与传播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新闻与传播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和我校办学方向特色,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摄像基础”教学团队确定了以“立德树人”为课程的教学导向,以“承上启下”为营造高阶性课程的教学纽带,以“讲练结合”为构建创新性课程的教学拓展,以“技艺并重”为实施挑战度课程的教学特色,凝练了“寓教于乐”的课程教学思想。
教学团队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贯通对应,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视听美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深挖思政教育理念,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艺术观巧妙融入到课程的内容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思政要素通过案例和教学任务融入日常专业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将党团活动与专业实践有机融合,让摄像制片与思政教育、知识引领和价值塑造同步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全媒体”概念,并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进一步阐释了“全媒体”的内涵,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学习二十大报告热潮的鼓舞下,教学团队组织师生座谈、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了“四全媒体”的专业理念,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三位一体”的视听传播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课程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讲授声音知识点时,我们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抖音、B站“鬼畜”等短视频影响,在卡点、节奏表现方面较为敏感,应用声音元素时容易落入娱乐有余而思考不足的陷阱,甚至因此而犯错误。课程思政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从广东卫视的新闻片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新闻同期声的作用,认识到随意声配画可能引发肖像权争议或侵犯他人隐私;又通过央视新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天》,让学生感受生动的同期声对于新闻人物形象塑造、新闻现场等“场信息”传递的巨大价值;最后通过介绍我国优秀的录音师陶经、拟音师魏俊华的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声音的重要性。
青年强,则国家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落实到每一门课中。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将专业课程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载体,把培养“四全媒体人”落到实处。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视听传播系主任、实验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