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杰:产业基金赋能乡村振兴
日期:[2022-07-21] 版次:[A04] 版名:[青关注]本报记者 郑巧蓉
坐在莲花出水农科小镇美丽牧场的山顶上,毛杰一边招呼客人品尝新磨的米浆茶,一边手指远方,介绍周边的未来规划。随着他的描绘,一幅美丽画卷在大家眼前展开。
莲花出水农科小镇位于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由政府引导、乡村振兴基金作为牵头建设单位投资打造,小镇按照“一核五芯”进行功能布局。其中,“一核”为“好种子工场”,聚焦种业及生物农业赛道,通过“基金+园区”模式进行产业孵化。“五芯”为莲花出水美丽牧场、黑米产学研示范基地、荔枝科技种业产业园、荷虾种养循环经济示范区、渔业和鸡禽种业园,通过“产村融合、一二三产融合、生态立体循环融合”三个融合,打造有机循环农业体系。
毛杰是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博士,作为乡村振兴基金的掌舵人,在他的努力下,三年来乡村振兴基金累计撬动了20多亿元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事业。他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的驱动器,他希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推动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探索“基金+园区”投资赋能模式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底子薄弱、体制机制不健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难点。在毛杰看来,乡村振兴事业是一项需要定力、回报周期长的事业,他希望在此过程中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同时创新机制,真正造福乡村。
“乡村振兴基金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在实践探索中,毛杰和团队下沉乡村一线,扎根产业,逐渐找准了方向、总结出了新的模式,这就是他反复提到的“基金+园区”模式以及锁定“种业”这一“卡脖子”问题。
毛杰表示,“基金+园区”模式为产业提供了资金和空间保障,同时大大提升乡村空间的价值,将基金投资与产业发展结合,利用产业资本与园区空间赋能涉农的创新创业。在此模式下,乡村振兴基金打造了以“源头种业+数字农业”为核心的“莲花出水农科小镇”和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农文旅项目“云水间人文小镇”。
回看三年多以来走过的路,毛杰表示他们主要做了四项工作。首先,创新了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和工商资本参与、产业化运作;第二,探索实践了“基金+园区”的投资赋能模式,夯实乡村产业基础,联农带农;第三,在摸爬滚打中,打造了一支具有投资研究和产业整合能力的专业队伍;第四,通过设立乡村人才学院,培育了乡村青年产业CEO,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青年CEO”
在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中,毛杰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性,并于2019年发起设立广州第一所乡村人才学院,累计培训乡村人才达上千人。今年,在团市委和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他发起了以培育“面向未来的乡村CEO”为主旨的“蜜蜂计划”,旨在吸引、培养一批了解乡村、立志投身乡村、兼具乡村运营专业技能的乡村青年领袖,推动更多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搭建城乡人才双向流动的桥梁。
对投身乡村振兴的有志者,毛杰建议他们要有充分准备,在心态上做好长期奋战的打算,因为前方“充满挫折与风险”。同时,要具备社会责任感与大局观,对中国“三农”现状有所认知。
“还有一点,做农业需要情感的投入。”毛杰说,这么几年下来,我和很多农业从业者打过交道,发现他们对农业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希望看到更好的田园风貌出现、希望生产出更有安全保障的农产品。我们也衷心希望,未来更多新青年选择乡村,将专业的技能和学识带回乡村,带动村民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活力,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