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85年前,“国家存亡在此桥” 在广州,有一群年轻人……

日期:[2022-07-07] 版次:[A08] 版名:[青运史]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在中国,没有哪座桥像卢沟桥一样让亿万同胞刻骨铭心。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85周年,这一天是刻印在中华民族心灵上难以愈合的伤痛,这一天记录着中国人难以忘却的仇恨和耻辱……

1937年7月7日,借口有士兵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失踪,日军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在遭到中国守军严辞拒绝后,日军武力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日军炮轰宛平城。

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

从此,日本侵略者手擒屠刀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大半个中国支离破碎、生灵涂炭。

面对残暴的侵略者,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愤然反抗,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在广州,这群年轻人成为抗日先锋 。“我们是抗日的先锋,我们是青年的游击队。生长在珠江畔,战斗在南海边,为保卫肥美的稻和桑,为收复失掉的地方,我们跟鬼子决死仗 ”这首歌曲由冼星海亲自谱曲,是一首激情昂扬的战斗之歌,是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队歌。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队歌。

时间重回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全国人民义愤填膺展开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懈斗争。

在广东,北国的战火牵动着南粤学子的心。1931年9月23日,中山大学师生成立了国立中山大学反日救国运动大会执行委员会,中山大学成为了南粤青年学子发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阵地。

中山大学青年抗日先锋队。

1932年,中大学生吴华与10余人成立了“抗日剧社”,团结同学研究戏剧致力于抗日宣传。

1932年5月1日,中山大学抗日剧社在广东省教育会礼堂演出后的合影。

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后,广州青年学生热烈响应举行抗日示威大游行。

中山大学学生3000多人举行抗日示威游行。前排挽袖者为曾振声(又名曾生,中山大学学生,后为东江纵队司令员)。

以曾振声(曾生)为主席的“广州市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组织随后成立,为广东青年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重要组织基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的铁蹄践踏着中国大片河山。全国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抗日救亡运动,青年学生更是成为抗日救亡的一支先锋力量。

中山大学、勷勤大学、国民大学、广雅中学、教忠中学等大中学校的青年学子纷纷参加、组织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团体,在几个月间全省的抗日团体达到六七十个。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强对广东青年运动的领导,提出“建立统一的青年组织”,之前筹办抗日剧社的吴华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北平回到广东开展青年工作。广东党组织在吸取北平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建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

《广州民国日报》发布的抗日先锋队成立的报道。

1938年1月1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宣告成立,这使广东的爱国青年有了统一的组织,全省青年抗日救亡运动有了统一的指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以下简称“抗先”)也逐渐成为华南青年抗日救亡的一面光辉旗帜。

从学生到工人、农民,从城市走向乡村,救亡图存的火种传播到南粤各地 。

“抗先”围绕“武装华南扩大和巩固青年统一战线”任务展开工作,积极引导青年与工农相结合在抗战中发挥青年先锋作用,他们在广州市内繁街要道张贴抗日标语、壁报,演讲发起捐款、捐物,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抗先队员”,并积极宣传和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战争。

广州学生在街头张贴抗日宣传标语。

他们还走进工厂、农村举办工人识字班、歌咏队,建立农民自卫团、农民夜校等,传播革命理论和救亡图存的道理。

“抗先”积极响应中共的号召,筹备和参加“八一三”抗日救亡献食活动,图为当时的宣传活动。

1938年夏,“抗先”宣传活动辐射到南海、番禺、东莞、顺德、中山等20多个县,推动多个县区成立了“抗先”支部或乡队。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抗先”改编成33个战工队到东江、西江、北江各县,组织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和武装斗争,以后更发展到中区、南路各地,以至港澳、南洋也有骨干成员在工作。

“抗先”这群青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更多人意识到,在祖国危亡的紧要关头必须行动起来拿起枪杆子保家卫国,仅1938年1月至10月,通过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介绍到延安和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的青年计有千余人之多。“抗先”队员们还积极加入到东江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南路抗日武装当中,成为华南抗战的重要力量。

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旧址。

“抗先”队伍从学生扩展到工人、农民,从城市走向农村,展开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抗日宣传和组织活动,把抗日救亡的火种散播到南粤各地,为华南抗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尽管现在硝烟散去、和平安宁,但卢沟桥的屈辱不能忘、中国大地的苦难不能忘、曾经的浴血牺牲不能忘、青年爱国救亡的精神不能忘。先辈洒热血,吾辈当自强。

(来源丨广州青年(ID:gz_gqt)原创,撰稿:陈东宇,图片来源:广州青年运动史研究和青少年融媒体中心)

先辈洒热血 吾辈当自强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