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抗疫显担当 青春不变色

日期:[2022-04-21] 版次:[A05] 版名:[青观点]

反反复复的疫情,将是这几届大学生终生难忘的印记。疫情使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的大学生活有所改变,但他们的青春梦想没有失去,他们对未来的期待没有放弃。在防疫抗疫中,他们学会了在挑战中成长,他们学会了愈挫弥坚,他们理解了担当和责任。让我们一起看看华工学子的思考与感悟。

本期指导老师: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张步中


疫情之下的变与不变

好不容易抢到票,被告知演出取消了;需要校外取景的摄像作业,因为防疫要求只能在校内拍摄;本来走两步就能到的快递点,因为铁栏杆阻挡只能七绕八绕。反反复复的疫情似乎将我们的大学生活圈定在学校的围栏之内,让曾经的“咫尺”变成可望而不可即的“天涯”。

操场上,等待做核酸的同学排成的队伍长得足够绕跑道一圈;教室里,尽管天气炎热,同学们依旧遵守防疫规定,佩戴口罩;饭堂门口,志愿者们提醒每一个人出示健康码。学校的防疫规定刻在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谨慎、细致,让我们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感受到被保障着的安心。

坐标深圳的表姐每日在朋友圈更新着她的居家隔离日常;微博上,全国网友尽己所能为深陷水火的上海人民发声、捐资、提供求助渠道;广州居民连夜排队做核酸,紧急排查密切接触者。防疫形势不断变化,以为即将迎来春天,谁曾想只是两年前的重复。

我们的生活正被疫情改写,但困境之下我们的相互守望不会被改写,挥洒青春朝气时一往无前的热望不会被改写,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时内心的澎湃和激情不会被改写。让我们多点耐心,少点抱怨,积极配合,共同期待能够完全摘下口罩的那一天。

(陈楚怡)


我学会如何正视“失去”

当口罩成为生活的必备品,当健康码成为出入的通行证,当非必要不外出成为共识……当我们习惯了这一切,只有在偶尔的几句怨言中,才恍然意识到人生本来不应是这般模样,青春的无限可能局限于校园之中,难免觉得遗憾与无奈。静下心思索,疫情到底改变了我们什么?从社会状况、生活方式、心理状态抑或是具体的每一天?它颠覆了我们的日常,重构了我们的人生计划。除了被动地接受这一切,疫情对我最大的改变在于教会我如何正视“失去”。

疫情反复,我们失去了在烈日下恣意大笑的可能,失去了许多次计划好的集体活动,失去了说走就走的旅行……究竟还有多少这样“困于疫情”的日子在等待着我呢?书本里总是教我们如何去争取、去得到,而关于“失去”,却需要自己来体悟。十几年来,我们第一次面对这样不可选择、难以改变的失去。在这样一个关乎全人类“命运”的大事面前,我的悲欢或许微不足道,但于自身而言,又那么巨大而珍贵。

或许人生本就是悲伤、严肃而无常的,疫情只是放大了这种无常,迫使我学会接受短暂的无奈,试着随遇而安。纵使有千万般的无奈,且当作一种试炼吧。

(马境含)


为战“疫”贡献青春力量

“你要去做志愿者吗?”

“是!”

这是我内心的自问自答,在对祖国与人民的责任感驱动下,或许懵懂、或许稚嫩的我,想用实际行动为战“疫”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唯一的感受就是热,真的好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医护工作者的辛苦。”这是我在志愿工作时最真切的感受。穿着“大白”为排队做核酸的同学扫码签到,这看似简单的工作,但经过培训的我明白,疫情防控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松动脱落,都是覆水难收。想到这些,我不禁出了一脑门的细汗。所以即便是这枯燥重复的工作,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除了紧张,那心底的不安与纠结也很不争气地蹭出了火苗,烧得我有点胡思乱想,“要是感染了怎么办?”但是看看那排了一条长龙等待检测的同学,看看那坚守在岗位上的医护工作者和老师,我又有什么理由退却呢?如果说恐惧是拦路虎,那么勇气就是开山斧,而这份勇气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一种传承,一种传递,一种众志成城。

这次筛查在同学们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亲身参与其中,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广州的疫情防控能临危不乱,为什么这座城市一直在正常运转,为什么我们还能在线下上课。“之所以盛世太平,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我也希望用我小小的力量为整个疫情防控增加一份力量。

我想,生长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学子们,在许多年以后,一定会感慨这场静默的“战役”,就像先辈们回想战争时一样。这场疫情褪去之后,留下的精神和信仰一定历久弥新,封存为永恒的记忆,为下一代讲述坚韧不屈的“抗疫故事”。

(夏露)


希望和花就在前方

清风又绿华园道,疫情何时迎春晓。网络流传过这么一句:“青春有几年,疫情占三年。” 疫情防控的措施从未停止,我们在一个又一个不同范围、不同力度的“圈”里,密接排查、核酸检测……有人不太习惯憋着慌,有人平淡应对看得开,有人主动做事待春来,疫情下的我们各有姿态。

从返校前去镇上医院的核酸检测点“穿装备”指引,到返校后在学校饭堂的门口“举牌子”提醒,于我而言,群众或学生身份呼应的是对防疫措施的配合,志愿者的角色则意味着可以更有力地扛起一些无形的担子。无论何时何地,最感动人的都是伸出援手彼此扶助的消息,能用自己的力量做事,哪怕只是一点也是有意义的,涓流始微,汇海成巨。

记得植树节那天,我和伙伴们爬上学校的山坡,洒着汗水挖坑、搬树苗、填土,日光灼灼,水花飞溅。而就在不远处,有一片小小的花海,欢歌载舞,汹涌澎湃,它们看起来没有被困住,因为它们的每一片花瓣都闪烁着太阳的光辉。一时间,我感觉稚嫩的树苗和灿烂的花海正在召唤春天的到来,野芳幽香,盛意盎然。

  春风必到书新章,齐心共迎破晓上。我们其实也没有被困住,无论是待在学校里的,还是因为疫情陷入困境的,守望者与被守望者,都将在前方看见闪烁的希望、灿烂的花。

(余荣)


我们长大了

烈阳灼人的金光像尖利的针般狠狠地落在田径场外绵延不断的长队上,直痛得人抖出豆大的汗珠来。我也站在田径场里,却装备着蓝色防护服、N95以及防护面罩,高声吆喝着:“同学们注意前后距离一米!”身边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放眼望去,像我这种装扮的人不少。

没错,我去当志愿者了!这是我作为大一新生首次做志愿者,虽然只是在学校为检核酸出出力,我还是高兴异常,完工了便迫不及待地发自拍和爸妈分享,一起做志愿者的同学也是兴高采烈!

一年前的我们还是保护伞下的幼苗,犹记得高考前被老师和工作人员带领着去检核酸的模样。但进入了大学,全员踏入18年华的我们在拥有无尽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肩膀扛起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作为大一学生的我们并未成熟。但毋庸置疑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赤诚如烈焰般在心底熊熊燃烧!我们有大爱,对生命怀揣崇高敬意;我们有责任,以促进国家繁荣、为社会服务为己任;我们有力量,可为疫情防控抛洒无尽汗水。

我们迈入大学,开始进行脱胎换骨的蜕变,总有一天会让爱与所爱为我们而自豪。就像我发出自拍后,爸妈欣慰地回复道:“宝贝长大了!” 

(李嘉润)


“偷不走”的信心与决心

对于这场病毒的记忆,从2020年的年三十开始。

那年,我在读高二。

到现在还记得,那年的年三十很冷。

我跟家人闹了矛盾,摔门而去。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心事重重地走,走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歇歇,然后又继续走。

不知道走了多久,天上竟然隐约飘起了几朵雪花。我们那里是很少下雪的,于是我看到有人伸出手去接雪,有人掏出手机拍照,有人加快了行走的脚步……

这时,我才开始注意到他们中的好多人都戴了口罩,很多人脸上都隐约透露出一种紧张与不安的神色。

那天,天黑透了我才往家的方向走去。

在长达三个月的停课结束后,新冠已经在我们身上留下了属于它的印记。

开学的时候,全校师生无一例外都戴上了口罩;走廊里无时无刻不弥漫着消毒水和酒精的味道;人人每日都要记录并上报体温;各种防疫讲座与会议更是接连不断……上课单独就座,食堂单独就餐,就连走在路上也不让结伴而行。

疫情,给本就紧张的高中生活又添上了充满压抑色彩的几笔。

然而,没有哪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哪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疫情从我们身上偷走了很多东西,却也偷不走很多东西。

比如那个年三十晚上全家人一直等着我吃的年夜饭。

比如多年后虽各奔东西却依然能保持经常联络的同学情谊。

比如国人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

(乔羽)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