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盲盒引发的监管难题
日期:[2022-03-17] 版次:[A05] 版名:[青关注]礼品惊喜成噱头 消费权益价更高
见习记者 陈继尧
编者按
在地铁以及一些客流量大的廊道,几乎总能碰到伫立在路边的盲盒自动贩卖机,只需要用微信扫描付款,即可满足一次盲盒体验。如果觉得款式不够多,还可以去盲盒品牌的线下门店。随便逛逛商业广场里的盲盒店,一众少男少女成群结队,或是孩子缠着父母买下那些藏着秘密的盒子。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揭示了青少年消费群体的热衷认知,好奇心和未知性成为青少年消费的一大关键心理。数据显示,盲盒手办已经成为95后最“烧钱”的爱好之一。盲盒因其神秘未知的特性极富吸引力,已经成为了青少年习以为常的消费商品,但却也是不良商家的盈利“通途”。
盲盒何以得到“青”睐
盲盒起源于日本,到今天已发展出“扭蛋机”、零食明星卡、盲盒等多种形态。
盲盒产品往往会与不同的IP捆绑在一起,有的是设计师设计的原创IP,有的是著名影视或动漫IP……这些大部分均在迎合具有特定审美趣味、喜欢娱乐的青少年群体。
去年11月底,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未成年人盲盒消费调查报告,其中便提到未成年人购买盲盒与社交需求有关。
小倩(化名)是天河区一名高一学生,她从2020年开始接触盲盒,目前已经入手了大约15个盲盒(59-69元/个)。谈及接触盲盒的机缘,她说是“看到朋友买,觉得有意思”。
同样,刚从大学毕业,曾从事家教行业的橙羽(化名)也表示自己是从亲戚那边接触到的。而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她也发现了小孩子常常会互相交换文具盲盒,“促进交流是文具盲盒的优点”。
谈到盲盒对自己的吸引力,小倩和橙羽都表示,盲盒能给一成不变的生活带来惊喜感。这种惊喜感,除了“拆盲”本身,还得益于盲盒的设定。
在盲盒的设定中,往往存在“常规款”“隐藏款”“限定款”等款式。诸如隐藏款或限定款这种难以获得的盲盒,一旦获得便能给予人极大的愉悦感。有一次橙羽碰到了某个品牌最后一套盲盒,她“当场就把它拿下来”。此外,她也曾试过用650块从二手平台上买入原价828元的盲盒——对方只想要一个隐藏款。
盲盒品牌对青少年心态的把握,也是其营销成功的因素。广州市民郑女士就认为,这些盲盒的商家能抓住小孩子的心态。她分享道,有些商家会以折扣和限定款为噱头诱导办理会员卡,而理财观念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极有可能将父母的卡“刷爆”——这其实是商家用成人的经营手法对小孩子进行营销。
盲盒消费背后的“青”担心
2021年5月,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文具盲盒”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清查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的商家。今年1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以下简称“情况”),其中提到盲盒成为投诉新热点之一。
在盲盒面前,像小倩、橙羽这样的青少年仍具有一定理性。橙羽认为盲盒的购买与否,还是要视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定,而小倩更是认为“盲盒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当被问到能否一年内不买盲盒,她的回复是“能”。
但当对象是年龄更低的中小学生群体时,他们往往会成为商家倾销产品的“韭菜”——上海市消保委介绍了为抽隐藏款花费2000余元的小学生,中国消费者协会在《情况》中介绍了安徽某女士的孩子在某书城购买盲盒后,发现里面竟装着过期奶茶。
平日惯见的潮玩类盲盒,里面的娃娃其实并不是玩具,而是模型。玩具适用的《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与模型适用的《模型产品通用技术要求》有差异,后者对重金属、增塑剂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没有明确限制,且面向的是14岁以上人群。记者在走访天河区几家盲盒门店时也发现,盲盒包装盒上写着“仅适用于15周岁以上人群”。
虽然文具几乎不需要考虑适用性问题,但加上“盲盒”后,它在定价上就有了变化的空间。在某线上购物网站上搜索文具盲盒产品,一盒“Nanci下午茶”IP文具盲盒为19.8元,而想要100%抽到隐藏款,必须买13盒,且售价228.8元。可以想象,若用不完13盒,必定将造成资源的浪费。
此外,记者在走访广州线下盲盒店时发现,生产盲盒笔的厂商既有知名品牌,也有一些没有具体生产信息,疑似“三无”产品。
相较于有形的伤害,盲盒带来的无形影响也值得关注。对于赌徒心理与冲动性消费的低龄化,郑女士表示出深深的忧虑,“那些‘周边’的收藏价值不大,我认为孩子购买多半是出于冲动。”
目前,广州并没有出台专门的规定指引盲盒商家对未成年人的销售活动。记者走访了天河区的杂物社、TOP TOY与泡泡玛特三家盲盒门店,杂物社与TOP TOY的店员表示,如果购买者年龄较小,一定需要家长陪同,而泡泡玛特则表示,如果家长来不了可以打电话沟通。
除了线下消费,家长郑女士提到孩子现在都有手机,他们不需经过家长这一关,就能寻找与下单自己喜欢的盲盒。小倩也表示自己主要用手机了解盲盒产品。
盲盒产品的监管难题
在橙羽看来,盲盒有其积极价值,“有了盲盒之后,我会更加在乎我房间的环境,更加追求生活质量”。同时,她认为不宜给小朋友进行盲盒营销,但她也表示:“盲盒就是一种趋势”。
因为盲盒的“盲”特性,对其质量的监管成为一个难题。天津师范大学专家宋林霖研究发现,盲盒产品的质量保障是盲盒经济的一个难点,“由于盲盒产品信息不对称的特征,消费者在购买之前难以获取产品质量信息,市场监管部门难以对其像普通商品一样进行质量检查。”
对于一些具有抽奖意味的盲盒(比如1元抽手机),商家完全可以将商品去除标签再将其放进盒中,甚至“空盒”,使得无源可溯、无证可查,给维权造成困难。而且法律专家认为这样的盲盒已经具有了赌博性质。
除了质量隐患,售后服务亦成为盲盒产品监管的难点之一。在线下走访过程中,记者走访的三家玩具手办类盲盒门店都表示,如若拆开后发现配件已损坏,可以凭小票在一定期限内(如15天)前往退换或返厂。而在线上,购买盲盒则容易遇到“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适用困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购商品可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且线上盲盒并不在法定的“七日无理由退货”排除范围内。现今的线上盲盒往往会标明“若非质量问题无法进行退换”,这与盲盒以“盲”为卖点有关。
但在线上进行退换时,由于平台、商家的差异,消费者维权也会有新难题。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过在入手二手盲盒后,遭遇需要证明“损伤发生在收货之前”的举证难题。
同时,就像线上文具盲盒的定价一样,随意操控盲盒的抽取概率并抬高价格,也会侵犯消费者权益。对此,法律专家建议要明确概率信息。
在今年上海地区发布的盲盒经营活动指引中,便要求盲盒经营者应公示商品种类、隐藏款抽取概率等信息,并保留完整的概率设定、抽取结果等备查。
郑女士还认为,盲盒消费对各种年龄段的消费应该有指引。除此之外她呼吁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理财观,同时相关部门要对商家的营销进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