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扬帆起航新征程 青年担当正其时

日期:[2022-03-17] 版次:[A07] 版名:[青观点]

打造数字劳动的和谐生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这短短的28个字给“数字劳工”带去了生活的新希望。

随着数字产业和互联网经济的崛起,“数字劳动”现象日渐凸显,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灵活劳工形式逐渐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2020年中国企业整体采用灵活用工比例达到55.68%,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达2亿人。但也正是由于这庞大的数量基础,数字劳工的劳动权益保障亟需落实。

目前在数字劳动领域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是去雇主化所导致的劳动关系认定困难,二是平台技术所导致的劳动节奏异化。广东省政府已经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如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门槛,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单项工伤保险参保范围。在平台算法方面,我呼吁未来可以通过职代会等民主管理的方式完善算法规则的制定程序,打造数字劳动和谐生态。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龙雨

走好解决“三农”问题的“赶考路”

费孝通先生曾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纵观我国历史,乡村发展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

作为新闻与传播学子,我曾调研过广西、福建的数个乡镇并采访了一些乡人。在肯定乡村振兴所带来红利的同时,他们也谈到了一些困境。如教育资源短缺、产业转型艰难、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开发不充分等,这些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普遍受到了关注与讨论。邵志豪代表建议开展县中振兴1+1深耕计划,精准对接帮扶县域高中的建设。欧彦伶委员提出在少数民族自治区推动民俗文化的市场化、品牌化。据新华社报道,两会报告提出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以“三农”为着力方向,开展经营性合作、公益性帮扶。可以说,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乡村的经济、文化、科教等方方面面。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这些议案提案如何走好解决“三农”问题的“赶考路”举世瞩目。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梁光兆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最高检工作报告提起全国首例未成年人文身民事公益诉讼案,推动禁止未成年人文身,再引热议。

有观点说,我的身体我做主,禁止未成年人文身是压抑自由。对此,我以为过于片面。

总的来说,禁止未成年人文身和禁止未成年人吸烟、饮酒、赌博同理,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不能正确认识这类行为对自身的影响。

在未成年群体中,文身是反叛低俗文化和时尚文化传播的符号介质,且较为极端化。一方面,低俗文化应予以管控。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受追星文化左右而盲目文身,缺少理性。一旦“塌房”“翻车”,便成为被群体边缘最终异化的对象。

因此,禁止未成年人文身,是促进未成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才是现代都市的应有之态。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石子碧原

“国潮”还需挖深挖透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仍旧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表示,文博产品火爆的背后是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表达。除了文博产品,以服装类为首的各类“国潮”产品也在近年来深受Z世代的喜爱。“国潮”风劲,青年群体想买“国潮”、爱买“国潮”,是文化自信彰显的表现。

然而,“国潮”产品的设计,不能仅靠火热的爱国情绪,更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目前市场上一些“国潮”品牌凭借着“中国”“国货”的标签火爆一时,却未能有效地将民族文化化用到产品当中,走出国门便无人问津。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教授胡钰曾指出:“‘国潮’有很重要的三个元素,一个是民族文化,一个是国货品牌,再一个是青年力量。”失去“国货品牌”的滤镜,没有“民族文化”的内涵,一些“国潮”品牌掀起的“文化自信”还能走多远?那些真正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潮”产品,才是我们青年应该热衷的对象。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严思蕴


锻炼应由青少年自主进行

今年两会期间,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讨论引起广泛关注。政协委员张健表示,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培养完全人格。

在日常生活中,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长时间看手机、久坐宅家不肯运动的孩子成为家长们的烦恼;迫于各种事务,没有足够时间进行锻炼的大学生也屡见不鲜。如何有效地使青少年强身健体是一道难题。

许多学校都将体育列入考核项目。该方法客观上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并未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很多高校有“校园跑”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跑步来锻炼身体,但多数学生采用骑车敷衍,很难达到效果。笔者认为,强身健体应该由青少年自主进行,引导为主,强制为辅。同时,笔者观察到,球类活动相较于跑步更受学生青睐。学校应主动发掘学生感兴趣的运动方式,提供相应场所,并采用合理方式记录学生除跑步外的运动。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许詠淇

在感受建设成就中坚定制度自信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提问如何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全过程民主,大会发言人张业遂从容不迫地回答:“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自信。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民主不民主?实践最有说服力。2019年以来,北京市依托12345市民热线建立接诉即办工作机制,聚焦城市治理的重大难题和群众企业身边的“关键小事”,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来回应和解决民众诉求,深刻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首都治理。

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加应该在感受建设成就中坚定制度自信,在理性比较中外制度中坚定制度自信。既要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要认识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及其他方面的体制尚处于不完善的阶段;既要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又要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从不充分到充分实现是一个过程。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姚思琦


网络暴力成本须由法律约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张雄等40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联名议案,建议为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张雄等代表表示,网络匿名性以及缺乏法律约束这些先天条件,使其成为了网络暴力的温床。

网络产生的人际纽带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我们也因此与“恶”的距离不再遥远。网络施暴者常常借正义之名行邪恶之事,殊不知“网络暴力是消音的枪,杀人于无形”。网络造谣的零成本让施害者肆无忌惮,却让被害者在“社死”中丧失名誉权和隐私权。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网络暴力已经严重威胁到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随时随地都可能对每个人的细微末节进行道德审判。个人维权取证难、时间久,而公权力的介入能有效抓出隐身于屏幕之外的网暴者,并对其进行惩罚。

人民的声音落到实处才是为民着想,我们期待着以法律之力进行约束,还网络清朗空间。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王玉洁

让健康中国更有未来

加强学生体育教育,让健康中国更有未来。近年来,加强青少年体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高度共识。关注学生体质教育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问题之一。

调查显示,我国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我国青少年近视率超过50%,城市儿童肥胖率也在不断上升。在这些通病的背后,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太多,因追逐分数和升学率而被剥夺了体育锻炼的时间。我建议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升学体系,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未来的中国教育不需要唯分数论,不需要成吨的作业,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教师、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方法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们既能读万卷书,也能行万里路。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陈靖雯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