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实验中学:每个班级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日期:[2016-01-17] 版次:[09] 版名:[德育风采]文/记者黄嘉欣
走进增城区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学校”)的教室,会发现每个班级都有独家的主题和精心的设计,不论是教室后墙上的主题黑板报,还是本班的班徽,亦或是由同学们照片组成的照片墙,同学们创意十足,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风气扑面而来。这与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紧密相关。
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由班级环境、班级目标、班级制度、班级活动、人际关系等方面融合而成的文化综合体。在德育工作中,校园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出发点和支撑点,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辐射点和延伸点,两者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
近年来,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开发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班级文化的构建与开发远远滞后于校园文化。学校重视班级文化构建,开展“悦纳”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从2010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这一活动于2015年底荣获广州市教育局“粤美校园品牌活动”三等奖。校长姚朗建谈到开展活动的初衷:“2010年,我们学校实现了校区的整体搬迁,由从前不够十亩的新塘一中搬迁到九十多亩的实验中学新校区。校园大了将近十倍,课室也比之前的宽敞了不少。但当时校园的设施不完善,而且学生一下子由完全外宿变成了完全的住宿,学生根本没有活动娱乐的地方,面对这墙壁粉刷得雪白的墙壁,我们萌生了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评比’的念头。”
“蓝龙班”、“君子班”和“非同一班”这样的特色班名,让每个班打上了特别的“标签”。同时,一次性纸杯做成的智慧树、用纸卷桶串成的“习惯三字经”、流动的课程表、还有围绕在教室四周的学生愿望卡……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为班级赋予了独一无二的性格。评比时,班级都要逐一分享设计主题、文化理念、制作花絮,每届评选解说员都不相同,并且每一届都坚持进行解说员培训。长此以往,一个班里起码40位以上的学生曾经当过解说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学校也把班级特色文化的触角延伸到网络,拓展班级特色文化空间。在班级网页上开设了文化作品屋、漫画精品榜、感悟日记选登、自求小论坛、评价大家谈、班级新风吹等栏目,不仅将班级特色文化作品在网络上长期保存,还拓宽了班级特色文化的平台。
班级文化建设已经沉淀了五个年头,慢慢学校摸索总结出一套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经验,形成了《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的研究》课题,2011年开始选题论证,2014年已经顺利结题。课题针对班级文化的现状、校园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关系、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实践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据姚朗建介绍,这项调研的意义在于,通过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其管理模式的结构和特点,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经验的沟通和分享,学校连续举办了四届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德育论坛。增城区教育局领导、德育研究会会长、增城区班主任委员会会长、全市各兄弟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班主任以及学校全体行政、班主任和年轻教师代表都参加了论坛,学校展示了“每周一歌”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等德育成果。班主任陈素芬在论坛上,分享了班级文化评比时的艰辛和收获:“我和学生忙个不停,中午休息的时候也在布置,忙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我们的介绍稿有一稿、二稿、三稿,我们的班徽改了一次有一次,我们的解说员练了又练,像这样的事,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参与,我和学生同甘共苦,这让我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这是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赢得的最大收获。”
2013年,第22届全国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增城举行,学校是分会场之一,当时围绕着“班级文化建设”这一个核心,以“班主任访谈”、“班级文化建设观摩”、“特色班会课”和“三人行班主任工作室展示”等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赢得了到场嘉宾的肯定和赞赏。
学校深知,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应该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果眼里只有特色文化,而没有班级文化的校园文化,那必定是“机械”教育。所以,未来班级文化的发展,学校会继续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相关活动,使学生把创设班级文化建设的团结合作精神运用到活动中,再在活动的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培养出学生和雅的优秀品格。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为更有利学生发展的工作,如果不让学生最主动地参与、最深刻地感悟,而只是教师说了算或包办,那就是“形式”教育。所以,姚朗建认为:“今后的班级文化建设,我们会更倾向于把重点发在活动前的策划和活动后的总结反思,并且策划和总结反思的主动权都交予学生。”
学校也在实践和理论探究中发现,个别学生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对内容、形式、过程及成果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除了对整体学生的关注,学校今后会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在共性的基础上包容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