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成就永远的青春中国
日期:[2021-12-09] 版次:[A04] 版名:[青观点]编者按
人民日报日前发表署名文章《总书记这样和大学生谈心》,总书记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教育启发广大青年要发奋成才,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另一方面,总书记的话也代表了党中央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深深期待,以及对青年教育的重视。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青年学子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党中央向青年一代发出的庄严号召,表达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才智的决心和信心。
指导老师:李雁 黎藜
教育强则国强,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青年之心,尤为重要。
高校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然而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内容死板、形式单一、偏重记忆等问题,让思政课堂走入社会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有益补充。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曾提到“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事实证明,卓有成效的思政教育往往与青年喜爱的形式紧密结合。CCTV推出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将课本知识搬上竞技类综艺;《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被制成动漫,以生动鲜活的形象展现国家艰辛历程;《兵临城下》《刀鞘》《孤城》等一批优秀红色剧本杀的涌现,成为年轻人感受家国情怀的新方式。编剧龙平平曾分析其创作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成功的原因——“当代青年不是不喜爱红色题材,而是没做好。”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这不仅是习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要求与期望,更可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准确指导。上好思政课不能缺少学校的厚植,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浸润。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李景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高校,深度考察调研。一次次谈话,一封封回信,一句句嘱托,无不体现着总书记时刻关心关注着大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也无不体现着国家民族对新时代青年所寄予的厚望。而吾辈青年,恰逢盛世,应有所作为。
心怀梦想,目标清晰。正如中国地质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陈晨,从小便有登顶珠峰,一览世间万物的梦想。梦想逐渐发芽,陈晨最终成为了我国首位成功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如今,国家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广大青年应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心怀梦想,达成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才智。
心怀家国,奔向远方。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历史长河之中,有无数青年学子身体力行,书写爱国华章。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更应该将爱国情感熔铸于我们的身心之中。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应当勤奋努力、脚踏实地、求知若渴、孜孜不倦,赓续先辈艰苦奋斗精神,将个人命运与党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响应时代召唤,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郝旭)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国家关注青年成人成才教育,思政课在国家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也日趋上升。思政课是正确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的输出主体,课程思政则是将青年教育与思政课相结合,将思政理论融入到专业课教育中去,将潜移默化地对即将踏进社会的青少年进行精神层面的洗礼。
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到: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杨翎老师在讲解解析几何时介绍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这样的课程思政破除“孤岛式”局面,不单单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化,以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到理性思考、创新创造的魅力。
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的其中一个变式。在人文社科课程上,课程思政使学生品味古今文化魅力,提升文化自信;在理工类学科上,课程思政使学生感受理性思考的力量,进而自觉创造、创新。
青年学生是思政课的价值观和道德接受客体,其在无形中赋予青年投身社会建设事业的动力。青年应于思政课中获能,于社会中输出。
(广播电视学专业 郭海盈)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总书记曾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把‘总钥匙’。”掌握好这把钥匙,再面对世间百态和艰难险阻,一切的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的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当下社会,90后以及00后迅速成长,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与新生力量。身为“互联网的原住民”,现在的青年身处的是“后真相时代”,臆测先于真实,情绪大于理智,如何不被纷扰的信息“牵着鼻子走”?如何不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最根本的方法论就是掌握好这把钥匙。这把钥匙,不仅可以引导深陷无效“内卷”的青年,还可以将个人选择与时代潮流充分结合,共同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学生座谈时提出的要求,牢记这八字箴言,方能更好地把握时代浪潮。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李宇芊)
人民日报近日发表的《总书记这样和大学生谈心》一文,其中提到抓好青年这一时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强调“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高校思政工作作为高校学生价值观养成工作的关键一环,活用优秀校友是其可用方式之一。
优秀校友是高校思政工作切实可用的宝贵资源,各高校应多用、活用优秀校友,让枯燥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人物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如北大“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北大硕士毕业生樊静蓉分享了自己在乡村当党委书记助理的故事,北大校友宋玺分享了自己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故事,优秀校友为师弟师妹们上了一堂鲜活、可感的思政课。
暨南大学学子争着围观苏炳添的体育课;广州大学优秀校友郭嘉峰返校讲座“一票难求”;钟南山院士现身广州医科大学毕业典礼,引发广泛关注……各大高校也可灵活利用名人校友的吸引力,将思政理论融入其返校活动之中,让高校思政工作“乐”起来。
思政理论是枯燥的,而优秀校友的故事引人入胜。活用优秀校友可为思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广播电视学专业 何舜朗)
人民日报发表的《总书记这样和大学生谈心》一文,总书记以青年朋友的身份,关心青年,倾听青年,并对青年寄予厚望。
文章中总书记的殷殷期望与杰出青年的事例相互交织,语言真切诚恳,广大青年从字里行间可以汲取榜样的力量。大学生陈晨立志攀登世界高峰,她最终成功登顶珠峰实现梦想,为“立大志”的典型案例;“明大德”要求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总书记青年时期把焦裕禄作为自己的榜样,焦裕禄精神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大才”鼓励广大青年思社会所需,思国家所思,总书记期望新时代青年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担大任”要求青年们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在新时代书写新篇章,新冠疫情最危急的时刻,无数90后、95后青年挺身而出,奋战在抗疫一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等以奋斗拼搏、建设国家为底色的声音是当代青年的主流之声。青年们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加入到建设国家的队伍之中。千千万万向前奔跑的青年就如黑夜中千千万万闪耀的星星,照亮了中国的前途命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广大青年须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期望,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绽放灿烂青春。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姚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