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团代会”——基层风采
日期:[2021-03-18] 版次:[A04] 版名:[青榜样]编者按
有一种青年,叫榜样青年。他们是平凡人,做的是不凡事。他们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他们把青春化作力量,将梦想照进现实。
本期“基层风采”栏目,带您认识两位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冲锋在前的青年团员,他们克服恐惧,迎难而上,竭尽所能,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通讯员 唐雅娟 周泽芹
2020年3月5日,27岁的珠实女团员鲍雨薇在武汉中核国际酒店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没有亲友陪伴,没有生日礼物,蛋糕是用早餐剩下的吐司面包代替,蜡烛也是临时从酒店讨来的。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很满足,并在烛光下郑重地许下了自己的生日愿望:“不求桃花开,但求口罩摘。真心希望这场疫情快点过去。”这一天,是她入驻武汉火神山医院工作的第34个日子。
逆行——“只是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020年新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来得多少有些让人措手不及。武汉疫情发展迅猛,火神山医院紧急筹建。大年初一,珠江管理武汉分公司向全体员工发出支援火神山的倡议。刚回到潜江老家不久的鲍雨薇,立马响应,等不及公司确认,就马上动身赶往武汉。因为公司在管的湖北中心医院成为病患收治点,也需要大量人手。大年初三晚上,鲍雨薇进入中心医院隔离区做保洁工作。大年初八,她被正式选派到火神山医院,成为首批入驻的6名珠江物管志愿者之一,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我只是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被问起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么做,鲍雨薇轻描淡写地说道。
征战——“我年轻,我一定可以的!”
珠江物业志愿服务队主要负责火神山医院所有垃圾(包括医废、建筑、生活,以及餐余垃圾)的归类清运及后续消杀工作。最开始,医院没有临时更衣室,鲍雨薇和队友们索性直接在大马路上换;没有防护服,带着口罩和手套先干起来再说;武汉冬天极其阴冷,满身大汗再灌进阵阵冷风,浑身不得劲;要是碰上下雨天,衣服湿透也顾不上换,一头扎进雨里继续转……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一天忙下来,鲍雨薇水喝不上几口,脚磨出了血泡,身子累到快散架。好不容易回到酒店,她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赶紧睡觉,补足体力,以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
这些还不是最难的。在火神山工作,成天与病毒打交道,有时需要直接接触病患,甚至直面死亡。这对于一个没经历过什么大事的27岁女孩来说,不害怕是假的。不敢告知父母,怕他们担心;不能和队友们倾诉,因为白天忙到没时间说话,晚上累到不想说话。
“我年轻,我一定可以的!”女孩自己给自己打气。鲍雨薇表示,“疫情不散,我们不退!”这也是她们24名物业志愿服务队员的共同心声。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直抵人心。一如当初请战时,那句“不论生死、不计报酬”一样。鲍雨薇用自己的青春勇毅和负重前行,绽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开出了比樱花更美的姿态。
2020年春天,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涌现出了一大批可爱的志愿者,他们纷纷响应了团中央的号召,主动到所在的社区报到,积极参与防疫抗疫志愿活动。
志愿者严启聪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2018级的一名学生。2020年2月13日,他报名参加了佛山市高明区战疫志愿突击队。“我还是比别人慢了很多,没有第一时间冲锋在前,现在更不想留下遗憾。”参与战疫志愿突击队,对小严来说,几乎是一个“本能”的决定。清晨八点,小严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您好,量一下体温”“您好,请出示一下身份证”“爷爷奶奶,请戴好口罩”是他每天重复上千次的引导语,“耐心”“冷静”成为了他的代名词。4月份,广东省面临外防输入的压力,他主动参与了当地外籍人士的走访排查,“说实话,我当时内心感觉到隐隐的害怕,但我也没想太多。”严启聪真诚地与老师同学们分享他的服务心得。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历时100多天、总记录900多个小时的防疫服务时长承载着这位00后男生的家国情怀,记录了一名青年志愿者的成长故事;而严启聪也从无数个防疫抗疫的温暖瞬间汲取了养分。志愿服务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持续不断的新起点。2020年下半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大学生返校上课,似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回到了“原点”,而小严却有了些许的“不一YOUNG”——他常常身着志愿者马甲,穿梭在人群中。高明区乐善长者饭堂、无偿献血活动,城职院迎新生、新生游园、校园运动会等活动,都随处可见他的身影。他“高调”参与志愿服务,用行动影响师弟师妹,努力让大学生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一种时尚。
如今的小严,是“广州市优秀共青团员(防疫领域专项)”“志愿100——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青年志愿者)”称号获得者,是校“一等奖”奖学金、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严启聪的成长故事,是南粤众多大学生志愿者的缩影。他们在防疫抗疫工作中“长大”,在后疫情时代卷起奔腾的后浪,续写新时代文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