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仲林:走好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日期:[2020-11-19] 版次:[A03] 版名:[青榜样]近日,广州市驻兴宁精准扶贫工作组副组长农仲林被广州市文明办授予“广州好人”称号。据悉,2016年5月-2019年5月完成第一期扶贫任务后,为有利于工作的延续,他响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号召选择继续离开家庭妻儿留任2年,直到收兵,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扶贫工作的执着。
采写:本报记者 梁茹欣
有幸投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农仲林深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倍加珍惜能和村民一起通过勤劳摆脱贫困的机遇。所以,作为工作组的成员,他不满足于队伍管理、督导协调、后勤保障等面上工作,而是决心身体力行做最难做的事,啃最硬的骨头,从改变自己来改变别人引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引领村村联动的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子。逐渐在实践中,他摸索总结了长短结合套种、集中与分散结合、扶贫与扶能结合等产业发展模式一一引入实践中指导各村发展。
面对新的任务新的环境,他知难而进,把学习当作首要任务。虽然不懂农业也不懂市场,但他一方面认真学习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了解政策指引,尽力提升履职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自学农业知识和种植技术,了解产业和市场信息,个人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到福建、湖南、海南、广西等地考察食用菌、红薯、水果玉米等种植,并用自己3年的补助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利用闲暇的时间进行试验搞孵化。通过不断的自学、考察、实验他从一个农业门外汉变成半个土专家。并无条件将成功孵化后的品种和项目移交给当地扶贫龙头企业,一共为当地成功引进黑皮鸡枞菌、赤松茸、木耳、高系红薯、高温水果玉米、香茹蜜等6个新品种,其中高附加值食用菌黑皮鸡枞菌车间成为梅州地区规模最大的黑皮鸡枞菌种植基地,被评定为一村一品项目。目前黑皮鸡枞菌产销两旺,直接经济效益270多万元,带动间接效益约600多万元。
销售是农特产品的一大难题。为了拓展消费扶贫市场,工作组创立了“点对点”直销模式、“点菜式”销售模式,成功举办天河-兴宁农特产品展销会,直接消费扶贫取得1000多万元的可喜成效。
其中,天河区司法局帮扶的大二村贫困户老叶身残志坚,愿意通过饲养蜜蜂采蜜还债脱贫,但是大量蜂蜜积压,卖不出去。农仲林得知后及时与驻村队长到贫困户家了解情况,出谋划策。除了帮助老叶学习蜂蜜知识,学会分清蜂蜜的真假优劣外,他还和第一书记一起帮助老叶搞包装设计、选瓶子、制作宣传板、展销推介,并列入菜单式消费扶贫产品,带媒体实地采访,带同事好友和企业到他家实地参观、购买等,逐步打开了销路。销售上来后不忘引导老叶稳定和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叶氏蜂场”品牌。老叶听了他的建议,将采蜜时间从7天左右摇一次蜜改为10天以上摇一次蜜,确保了高质量产蜜,得到客户一致认可,稳定了销路。当得知因为疫情老叶常年采荔枝蜜所在果园的村庄封闭,他立即报告组长联系协调新的果园,确保了生产的稳定和延续。老叶不禁感慨道,“农组,早点有人这样帮我,我会做得更好。”
而这些只是广州市驻兴宁精准扶贫工作组的一个缩影。截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帮扶兴宁市16个镇44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078户5947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253户4641人,脱贫5925人,脱贫率99.63%。44个贫困村43个退出序列,占97.73%。已脱贫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收入1.5万元。
(素材来源:市文明办 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