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筑牢防线,让未成年人远离性侵

日期:[2020-11-19] 版次:[A04] 版名:[青观点]

编者按

近年来,未成年人遭受性侵案件时有发生。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远离性侵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1月7日~8日,2020“卫宝课堂”体验日暨预防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主题活动顺利举行。

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各方努力下,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学校对学生做好防性侵教育,社会进一步提升“性教育”意识,相关法律条款的健全完善等将有利于促使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形成合力,建设一道道防线让未成年人远离性侵。

对于预防性侵及开展性教育的话题,广东财经大学的青年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及见解。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团委书记 陈天赐

法护青春  撑起法律保护伞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迎来了第29个年头。自1991年9月4日颁布之日起,《未成年人保护法》一直为我国未成年人的成长保驾护航,为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然而,现实中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现象依然频繁出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仍面临着严峻的局面,防止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更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严厉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用法律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

有法可依,向性侵说“不”。今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不仅把防性侵教育放在台面上,还细化和强调了学校、家庭在防性侵教育方面的职责,督促防性侵教育落实到位,进而预防性侵未成年人事件的发生。

以法重击,对性侵零容忍。今年5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7起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典型案件。其中有3起案例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案件,由于犯罪性质、情节恶劣,手段残忍,罪犯都被依法判处死刑。这彰显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障力度以及司法正义,对触及法律底线的性侵行为零容忍。

与法同行,共筑防性侵最严底线。具有高发性和隐蔽性的“熟人作案”,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难点与痛点。为了斩断这些邪恶之手,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创设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从业查询及禁止制度,以及增设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后的强制报告制度,助力于为未成年人权益筑牢法律“防护墙”。

让我们以法律为保障,筑造防性侵最严底线,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守护国家新时代接班人的未来。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赵诗琴

转变谈“性”色变  学校教育是关键

谈“性”色变是目前性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在许多家长的眼中,会将性教育简单总结为“性交教育”,觉得学校开设性教育课程会带歪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提早“成熟化”。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性教育不仅包括性别、性器官、繁衍等科学知识,也包括要懂得性、婚姻、男女平等、尊重等一系列的基础问题。

但现在有些学校老师,面对性教育的问题未必是“不想讲”,更多的是“不会讲”。对于“什么时间讲最合适?怎么讲?讲多少?”等问题,老师们自己都觉得羞涩不已,更何况是在课堂上当众讲呢?性教育中那些“微妙”的内容,始终是老师们觉得“不太好把握的度”。

学校性教育的迟滞,不仅在于缺少专业的教师,更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我国缺少一套成体系的性教育教学大纲,去应对本土化与普遍化传播的需求。对此,教育部应抓紧专业的性教育教材的出版,如普及性教育的儿童绘本等。

目前,性教育课也被纳入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也逐步完善开展性教育课程。但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摒弃男女区别上课的传统。性教育不应该有性别之分,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保护远离性侵。如果在进行性教育时,将男女进行形式上的分开,笔者认为会加剧“性”的神秘感,难以达到性教育知识内容全面普及的目的。

为了转变“谈性色变”的现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作为孩子的领路人之一,要重视孩子的性教育,并将此作为评价老师的标准之一。加大性教育的力度,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涉嫌性侵,通过教育与引导,针对两性的不同特点,增强孩子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黄欢欢

讲好性教育故事  出版物亦是破冰者

性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性”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亲子谈性、学校教育中也处于欲说还“羞”的状态。在未成年人性教育方面,如何把好关,防性侵害于未然,未成年人性教育出版物承载着破冰者的使命与担当。

破隐晦之门,揭示生命之真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未成年人的特点,也是教育的源头。从孩子的视角科学地描绘“我从哪里来”,使用生动的图片、动画、游戏等给予孩子生命起源的认识,将生命奥秘的接力棒传到孩子的手里无疑是出版物所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成年人性教育相关出版物应当在潜移默化中揭示生命的真谛。

开生命之窗,培养爱之人格。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对教育作前瞻性的论述:“教育者,养成人格事业也。”“性”与“爱”与生俱来,伴随孩子的一生,关于“性”的教育,也应是培养“爱己、爱人”的教育。但性教育并不等同于“性爱教育”,未成年人性教育相关出版物应更多地传递性别与尊重、爱与生命、情感与责任、道德与法制等方面的人格精神。

系牢成长护身符,防性侵害于未然。以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广州美术学院联合制作的国内第一部儿童性教育动画片《“丁丁豆豆”成长故事》为例,未成年人性教育出版物在讲述生动的故事时,更应强调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将“我们的身体构造是怎样的”、“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不能被人触碰”娓娓道来。

性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课。讲述准确、生动的性价值观故事,为未成年人系牢成长护身符,正是未成年人性教育出版物前进和努力的方向。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陈华夏

社会在儿童性教育方面能做什么呢

从中国的教育环境来看,传统的含蓄内敛的文化理念和道德认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忽略甚至是排斥性教育的氛围下,针对儿童开展性教育的培训活动难以开展,相关书籍也难以畅销,形成恶性循环。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儿童性教育起步比较晚。但近年来,儿童遭遇性侵的恶劣事件越来越受关注,其中包括影视作品、媒体方面的宣传,让更多人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2019年5月24日,广州市成立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意味着大城市的未成年人性教育虽迟到但并未缺席,或许能够对整个社会思潮起正向影响的作用。近期,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广州市青年文化宫承办的2020“卫宝课堂”体验日暨预防未成年人遭受性侵主题活动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举行,100个家庭参与现场活动,并收获了有益的信息。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儿童性教育的公益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而意识方面的觉醒还只是一个起步,社会组织和公益人士在这方面的努力仍然道阻且长:定期开展教师性教育培训、设计青春期教材,对学校性教育进行支援,并招募家长、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以培养性教育导师……此外,该项目在社区开展大型性教育开放日活动,或利用暑假开展性教育夏令营活动,力求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家庭、学校、社区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网络,通过各系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性教育服务的发展。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石馥淇

未成年人防性侵  家庭教育不可少

现今未成年人被性侵的案件并不少见,“防性侵”成为了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它之所以屡见不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位,许多家长给孩子的性教育太过模糊,没有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这其实不能全怨家长,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主流文化已令家长们谈“性”色变。诸如面对孩子问“我是怎么来的”这种基本问题,家长们都假装忽视、羞于回答,或者谎称“是从石头里迸出来的”,就更别提主动给孩子进行系统全面的性教育了。孩子学习有关性的知识便难上加难。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于“性”,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孩子的很多价值观和潜意识都来源于父母及其他监护人,若家长对孩子闭口不谈“性”,则容易加强“性”在孩子心中的神秘感,他们只好“偷偷学习”或者认为自己“病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快速发育和性心理幼稚的矛盾既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性观念,也不利于其建立起防范性侵犯的认知体系。在遇到性骚扰或不舒服的身体接触时,自我保护意识弱的孩子更容易遭到侵犯。因此,家长应重视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向他们普及正确且适合其年龄段的性教育知识,而非任由其发展。

实际上,“性”是我们身体和生命的一部分,是一门生物科学,并非是见不得人的东西。只有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改变自身对性教育的误区,提高这方面的意识,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填补孩子对“性”的知识空白,更好地去保护自己,避免酿成未成年人被性侵的惨剧。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沈颖仪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