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北京路新装亮相 快来打卡吧

日期:[2020-09-24] 版次:[A02] 版名:[青播报]

本报讯(记者 胡媛媛 摄影 黄宇帆)昨日,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举行改造提升开街仪式。北京路步行街是广州建城2200多年来从未偏移、从未断代的城市中轴线,也是全国最早实行步行化管理的商业街之一。2018年,北京路成为全国首批,华南地区唯一纳入改造提升试点的步行街。

如今,北京路步行街终于完成了改造提升,以全新的形象与市民见面!

改造后的北京路有了怎样的变化?“在改造中,我们坚持以老建筑、老品牌、老城脉为‘小切口’。”据越秀区委副书记、区长苏佩介绍,北京路的改造从步行环境、文化元素、商贸业态、街区管理等方面着手,实现街区互动有了新体验、消费有了新热度、活力有了新提升的“大改变”。

建设“最舒心”的步行环境

街区变宽变靓了,是北京路改造提升最为直观的变化。

在改造中,启动主街南扩,串联背街里巷,对圣贤里、府学西街、李白巷等后街巷进行品质提升,步行长度从1.1公里延长到3.5公里,步行范围从0.29平方公里扩大到0.43平方公里,在4个“十字星街”节点建筑精心打造“大师作”亮点工程,街区布局由1条主街向1条主街+9个辅街群纵深推进。

针对北京路商业载体老化问题,累计拆除违法建筑、违法广告招牌等1.8万多平方米,并将临街首层260间商铺的卷帘门统一换成玻璃橱窗,打造沿街视觉通廊。

为了创造更优质的步行环境,打造了闭合的步行循环系统,设计九曲花街(可移动花池)、迭迭花影(窗台绿化)、空中花园(屋顶绿化)等花卉展示,彰显广州“花城”魅力。

立足街区实际,还合理设置具有步行街特色的休闲长椅、“涂鸦”公共厕所、“智慧”垃圾桶箱,营造舒适逛街体验。

依托北京路的特色岭南建筑,北京路沿主街自北向南,依次打造了省财厅灯光亮化、北段骑楼舞台剧、新大新全国最大的户外裸眼3D展示、千树银花、名盛广场、天字码头等光亮节点,进一步提升夜间人气。

挖掘“最广州”的文化元素

北京路不仅是一条商业步行街,更承载着无数“老广”们的乡愁。

为了讲好“广州故事”,本次改造策划挖掘出一批展现北京路厚重历史底蕴的文商旅精品项目,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在重现岭南建筑独特魅力中,改造坚持“与古为新、一栋一策”的理念,精细化修复“橘香斋”“陈李济”等骑楼建筑376栋,实现了建筑外立面风格整体连贯、骑楼风韵迭代再现,将街区打造为开放式的岭南建筑博物馆、民国建筑“活化石”。

改造中,还聚焦街区52家老字号、35个广府非遗两大“瑰宝”,联合28名非遗传承人成立“广府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拓非遗传承基地,并精心打造出迎春花市、广府庙会、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老字号购物节等一批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活动品牌。

位于北京路黄金位置的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也迎来大变身,创新打造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青年公益直播间、城市记忆长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创集市、粤菜文化印象馆和广州志愿驿站等多个特色空间于一体的新时代青年文化地标,可以一站式体验大湾区青年文化之旅。

打造“最具烟火气”的商贸业态

与大型高端商业综合体错位竞争,大力发展特色业态是北京路步行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改造中,坚持“一街一主题、一段一特色”。主街北段主要发展老字号、传统手艺产业,中段聚焦年轻群体形成新时尚集聚圈。

几条辅街中,惠福路大力开展“粤菜师傅”工程,弘扬传播广府美食文化,形成了以地道粤菜品牌为主,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多种美食交融的局面;西湖路依托千年大佛古寺,建设文化体验区;府学西街引入知名动漫周边与电竞体验馆,通过涂鸦与艺术创作,打造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红动漫特色街区。

截至目前,街区已进驻香奈儿等国际知名品牌161家,李宁、周大福等国内知名品牌589家。逛北京路,各类国潮好货与国际一线品牌均可一网打尽。

培育名店、首店、小店经济方面,结合北京路店铺“门面窄、纵深长”特点,对小型商铺的外观形象进行特色化提升,打造一批精致“好奇心”小店。通过选取骑楼建筑对天台进行个性化改造,增设主题景观,引进文旅休闲业态,将经济效益引入楼上来,推动步行街立体化发展。

探索实行“最智慧”的街区管理

全力推进智慧灯杆、超高清摄像头、智能交互屏幕等新基建建设,建设一站式北京路智慧服务综合平台,强化街区安全、环卫、客流等实时监测。推进无人售货车、无人清扫车、防疫安防巡查车、智能垃圾桶等5G智慧应用落地,提升街区智慧化服务水平。

目前,北京路已经先后完成步行街无线网络和5G基站建设,成为全国首个5G网络全覆盖的试点步行街。

传统产业也在北京路迎来数字化的升级。改造提升中,推广机器人送餐、智能零售、沉浸式智能娱乐系统等商业应用,更建成北京路全域旅游VR全景地图,利用消费大数据推出潮流购物、文化打卡、网红爆品、吃货专属等子系列地图,为游客和市民提供直观便利、舒适智能的旅游消费体验。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