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日期:[2020-08-06] 版次:[A02] 版名:[青评论]南方日报评论员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正式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明确按照科学布局、统筹衔接、创新发展、支撑引领的原则,在继续实施并优化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城际铁路建设力度,做好与大湾区内高铁、普速铁路、市域(郊)铁路等轨道网络的融合衔接,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加快包括交通运输体系在内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正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到建设中的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广东认真履行大湾区建设重要责任主体的职责,深入推进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全新发展阶段。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得批复,必将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快速交通网络扮演着重要角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国家发改委批复中明确,围绕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是规划纲要要求的具体化。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城际铁路等快速交通网络的基础性、重要性,通过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大湾区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增强大湾区区域发展协调性。
交通,顾名思义,“交流则通”“交汇则通”。按照规划,近期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最大程度发挥城际铁路的覆盖和连接功能,还需要强化城际铁路与高铁、干线铁路及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换乘衔接,构建大湾区内层次分明、分工合理、衔接高效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按照城际铁路引入中心城区、干线铁路便捷衔接的思路,结合重点枢纽相关主辅枢纽场站的功能定位和能力,确定重点枢纽场站线路衔接方案;做好城际铁路站点与港澳口岸之间的连接规划。
随着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得批复,“轨道上的大湾区”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奋力将这样的蓝图化为现实,既是履行大湾区建设重要责任主体职责的体现,也为融入大湾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要按照规划要求,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效益优先,科学把握项目建设时序,做深做细项目建设方案,集约利用土地、空间资源,加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探索多元化、有序竞争的运营模式。要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不同城市的定位,立足自身实际和优势,有机衔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等工作部署,抓住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重要机遇,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道路通,百业兴。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以国家发改委批复为契机,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体系,以“轨道上的大湾区”畅通大湾区城市群之间和对外联系的“血脉”,不断促进大湾区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民心融合,让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梦想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