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少年凌云志,追梦赤子心——记2020年高考

日期:[2020-07-09] 版次:[A07] 版名:[新绿社区]

本报讯(记者 吴敏婷 通讯员 穗招考宣)7月7日,广州市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顺利开考。据悉,全市共有56305名考生报考,设考点56个,启用考场2010间。开考首日,我市普遍天气晴好,道路交通总体顺畅,考生赴考顺利,没有考生因交通堵塞导致无法赴考,各考点周边环境宁静有序,考试设备运转正常,试卷运输正常,考风考纪良好,全市开考平稳顺利。开考前,有关领导前往市教育考试指挥监控中心检查高考开考情况,对各高考考点考务组织和疫情防控进行了网上巡查,强调要营造宽松舒适的考试环境,帮助考生轻装上阵,切实为广大考生减压,要坚守岗位继续做好考务保障、疫情防控和考生服务。

高考年年有,今年最特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高考学子的备考节奏,超额寒假、云端开学、高考延期……上一次七月高考一晃已是18年前,正好是这一届高考考生出生之时。“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孩子,18年来经过风雨的洗礼,已从小小“树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今年怀揣着梦想的他们不惧一切,勇往直前!

7月6日,广州大学附属中学2020高考出征仪式上,醒狮开道,全体高三师生踏上由横幅、校旗织就的“花路”。陈毅贤/摄

广大附中毕业班的军团整装待发,势如雄兵。陈毅贤/摄

高三学子在夹道欢送的声浪中阔步前行,现场沸腾了——“高考加油,广附必胜!”彭海煜/摄

高考首日,高三学子们怀揣着梦想,昂首走向考场。老师、家长、同学用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关心与祝福。

广州市铁一中学的老师们为乘风破浪的考生加油鼓劲。他们穿上整齐的“红装”,寓意铁一考生高考首日“开门红”!  广铁一中/供图

广东广雅中学考场外,老师们给考生鼓劲! 黄宇帆/摄

2020,爱拼敢赢,高考加油! 黄宇帆/摄

六中团委学生会举起加油板为学长学姐打气。  广州六中/供图

“加油!相信你能行!” 广铁一中/供图

2020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点评

【2020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人才兴国,亘古不变

广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  广州六中语文教师  肖刚

今年的全国Ⅰ卷作文题仍然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呈现方式和任务指令与2015年全国Ⅱ卷“当代人物评选,谁更具风采”如出一辙;而题目设置的写作情景和要求“就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个人物写一篇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又与2019年“面向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几乎一模一样;至于材料本身“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因此,今年这个题目对于考生而言,无论是材料,还是任务、情景以及要求,几乎不存在“陌生化”的问题。

《左传》所记载的这个“管鲍之交”的故事,涉及到三个人物: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他们都具有超越常人的大才能、大格局、大人格,题目要求考生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个来谈感受和思考,这意味着无论你多么想谈另外两人以及三人的共性,也务必克制,这是审题环节对“最”字所表达含义最基本的尊重。切不可不分主次,混为一谈。

至于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中,选择哪一个来写,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要能回答“感触最深”的原因即可。“管鲍之交”的故事体现了鲍叔牙的慧眼识才、不计私仇,管仲的出类拔萃、功勋卓著,齐桓公的胸襟宽广、知人善任。只要紧扣其中一人身上所反映的精神品质来进行写作,就能较好地完成审题。虽然审题简单,但是要想写出有新意、有深度、有高度的文章,就需要考生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快速调动素材储备,同时还需要有勾连现实的应变能力。

实际上,我们在备考中训练的作文题目基本都与考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虽然这个题目的材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但是其所揭示的主题以及故事中的三个人物都是与今天的现实生活有“投射”关系的。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我说过,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总书记还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人才观”正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时,这个题目还有一个隐喻,以本题所引《左传》“管鲍之交”故事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智慧源泉,“多读书、多读历史、多读经典”才能“最有感触”,才能有深刻而现实的“感受和思考”,才能有“大才能、大格局、大人格”。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