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应届毕业生,请接收你的“就业指南”

日期:[2020-06-04] 版次:[A07] 版名:[青职场]

随着夏季的来临,毕业季的脚步也越来越近。近日,广州不少高校都开始了毕业答辩,这也意味着应届毕业生们都将走出校园的“象牙塔”,开始自己在社会上的求职之路。作为初到社会的“菜鸟”,毕业生们更应该清晰地认知自己的就业方向、学习签约劳动合同等法律文件时应注意的要点和细节、学会合理规避风险。

采写:本报记者 梁茹欣 实习记者 李鑫宇


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择业观念需要更新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数据显示,2020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874万,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产生连锁反应,传导和反映到就业环节——不单是目前表现出的毕业生与企业单位之间暂时的沟通困难及招聘活动无法进行,而且单位用人需求可能缩减。从求职者的个人选择来看,据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的数据显示,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一个集中时间、集中地域、集中行业、集中用人单位的趋势,这不但加大了就业竞争激烈程度,而且导致社会行业的人才分布很不均衡。

与此同时,每年仍有大批新兴职业崛起。今年年初,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经人社部同意发布的《关于拟发布新职业信息公示的通告》中,提出了包括连锁经营管理师、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全媒体运营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网约配送员、健康照护师、无人机装调工、高铁线路综合维修工在内的16个新职业。新兴职业的增加,不仅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向毕业生传递了就业选择的新方向——“数字化”和“人际互动”将成为未来就业蓝图中的核心特点。新兴职业的出现,对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就业机会。有专家建议,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应树立多元择业观,在进入职场时一定要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希望在这个领域做多久,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成长与知识,这些成长与知识在未来的职业环境中会获得什么样的可迁移技能。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的。


线上招聘成趋势,掌握面试小技巧

受疫情影响,不少地方政府组织的春季大型招聘会改成了“网络视频招聘会”,从大型招聘会到华为、链家、顺丰等企业均采取了视频招聘的形式。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联合发文部署的2020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在第一阶段也采取以网络面试为主的线上招聘。当线上化成为今年招聘的趋势时,求职者在网络面试时又应注意些什么呢?

关于面试前的准备工作,求职者应从调试设备开始。无论是用手机电脑或者平板一定要提前进入网络信号强且安静的场所,调整好设备位置,接下来需要模拟音频视频质量和摄像头调整到稳定地对着自己保证头、肩均在画面内,且头顶、肩侧都有1/4的留白。注意要选择采光良好、简单背景、环境安静的室内,背景最好是纯色墙壁,光线最好要柔和一些,不要选择强光,更不要背光。接着需要检查自己的仪容,女生可以化淡妆,男生要保证脸上干净无油光,穿着大方得体即可。

在面试进行中时,部分求职者需要克服自己的“镜头恐惧症”,学会去看设备的摄像头而不是视频中的面试官,若眼神来回飘忽会让面试官觉得你注意力缺乏。其次,要注意自己表达的方式。不少求职者因为面对的是设备而忘了自己是在跟面试官沟通,表达时会过于死板忘记微笑,这需要求职者在面试前对着家人反复练习自己最好的状态。正式面试时,对着设备另一边的面试官也要保持微笑,表达流畅的同时注意音调起伏,突出重点。


求职需谨慎,警惕“合同陷阱”

一旦求职成功,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工作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应届毕业生在签署劳动合同时,首先应注意是否有“合同陷阱”,其次要仔细阅读合同细节,谨慎签阅法律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试用期间,有一些不良的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想给公司留下好印象的心理而制造的“试用期骗局”。其中包括先试用,后签合同;随意延长试用时间;压低试用期工资;入职要交培训费;试用期内随意辞退等手段。面对这种骗局,毕业生在一开始就要擦亮眼睛,学会甄别合同中的文字游戏,拒绝不签合同或者签违法的“试用期合同”。然后要放平自己的心态,不能因为急于求职而陷入“试用期的陷阱”。一旦利益受损,应及时提出仲裁或寻求劳动监察部门的帮助,学会及时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 

不只是“试用期的骗局”需要警惕,正式入职的求职者也应谨慎挑选公司。今年3月,一个特大网络诈骗团伙被长沙县公安局查获,其中11名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某网站应聘进入诈骗公司,担任底层业务员。当前正是毕业求职季,一些违法团伙打着正规公司的名号在社会上招聘年轻人,不少求职心切的毕业生在未了解清公司状况的情况下便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一不小心就“入了狼坑”。因此,毕业生在签署合同时,需要做到弄清单位的基本情况,要判断其是否是合法企业;弄清自己的具体工作,并在合同中表明工作的内容和具体地点等基本情况。若进入公司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是违法的,应尽早退出,并及时跟警方联系,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除了书面合同,疫情大背景下还催生出“电子合同”这一新的签约模式。目前,数字认证电子签已经在京东、腾讯、科大讯飞、百度等公司的劳动合同场景中得到了应用。电子签约虽然方便,但在签署的过程中仍需谨慎——在签约时应选择靠谱的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保证过程的公证性和结果的有效性;采用可靠的电子签名确保签约双方的真实身份,避免他人冒充对方与你签约,或者对方利用他人代签制造合同陷阱的情况发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支持采用手机验证码签署的方式,所以毕业生们千万不可泄露个人验证码,以免被他人利用签署一些损害自身利益的合约。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