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五四精神的时代阐释与青年人格塑造

日期:[2020-05-14] 版次:[A02] 版名:[青评论]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这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广大青年建功于国家和社会的一贯期许,又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年思想行为的新要求。

五四精神大义在持续变迁的社会场景中不断凸显爱国认同

五四运动孕育了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因。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中爱国主义是核心、灵魂和总纲。不论处于何种历史场景,爱国主义旗帜总能凝聚起最广泛的民族力量。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五四精神为思想资源的直接源头,创制并不断完善革命话语体系,以适应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党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思想改造,需要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并成为革故鼎新的主力军,因而开启了五四精神现实性转化的探索路径。改革开放重启中国现代化之路,中国共产党在实事求是的话语氛围之下,重新解释五四价值,打通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区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念五四运动,力求回归本源,唤起初心,超越世俗,走向理性,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励广大青年铸造“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人格,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五四运动是由青年发起的,它更是全体人民的,是全民族的。通过纪念五四,在培养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应该激发起各行各业、各族各界、全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创造热情。青年作为汹涌而至的“后辈”,人类文明总是由他们接续传承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增强爱国认同,凝聚民族共识,进而在现代化进程中领跑时代,青年首当其冲。

五四运动带来的现代性与中国青年的现代人格生成

五四运动是民主革命的新起点,无疑也是现代中国的新起点。其原因在于五四运动是中国第一次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第一次实际地体验到中国人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五四运动催生了现代政党,从此成为领导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政治力量;民主与科学作为五四时期最有力的思想武器,既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也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而且,要救国,创建新国家,需要个人的新思想、新观念做支撑,而个人价值的发现正是社会现代转型的关键。五四理念构成中国现代人格的必备要素,主体意识觉醒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此后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用革命的手段铲平了通往现代化的“三座大山”,通过艰苦奋斗在“一张白纸”上建构起开启现代化新图景的物质基础。1978年以来勃兴的改革开放,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极大推动着国家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建构起当代青年现代性生成的社会场境。青年现化性与国家现代化互动密切而又充满张力。改革开放的现代化是因,当代青年的现代性是果。反过来,当青年们陆续进入职场并日益成为中坚骨干时,他们的现代性意识又会大大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当代青年的现代性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分层次多角度呈现,而铸炼当代青年的时代精神是他们重要的时代归宿。

当代青年的时代精神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支撑,至少包括公共精神、协商意识、规则意识、国家共同体意识、宽容与协作精神、自由意志、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平等意识等要素。这些要素也正是构成现代性的主要成分。现代性内涵与当代青年的时代精神息息相通是应然的,而且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通过青年群体的吐故纳新,已经得以部分实现并将继续下去。但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下,功利型个性自由有所泛滥,混合着民族习性中固有利己观念,对当代青年的时代精神的建构产生着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需要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化解和匡正。


广大青年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中成长、奋斗

不论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迁,还是从国内深刻变革中的发展态势来观察,当代中国都面临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大变局需要大格局,大问题的解决呼吁思想的大视野。而思想解放一直以来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新时代如何才能实现思想的真正解放,不断推进现代人格的建构呢?

事实上,以“爱国、民主、科学、进步”为重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作为一种基因,在100年的风雨兼程中已经植入到了中国人的思想细胞中。五四精神作为一种青年精神、现代精神、未来精神,成为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国青年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重要精神支撑。这种精神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应该有与时俱进的阐释,围绕创造新文明、推动民族复兴这一恒定主题,进一步因时因地而创造性发扬光大。

新时代青年对五四精神乃至革命文化的认知,的确存在认同客体的抽象性、认同主体的层次性、认同机制的复杂性等突出问题,而且社会分层与利益分化影响认知取向,信息化与新媒体技术造成鱼龙混杂,价值多元与文化思潮带来观念冲击。要破解这些认同传播中的结构性限制任重道远,需要科学理性的顶层设计,需要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介入,以及对五四精神传播机制的整合。同时,还要加强对外宣传,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五四故事,将五四精神融入世界文明大潮之中。

五四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一种口号,而是需要用果敢行动去实践的,这其中必然有奉献甚至有牺牲。在这场举国上下抗击疫情的集体行动中,青年没有任何犹豫和退缩,勇敢地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脱贫攻坚的决战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中,青年同样能够以他们智慧和勇气,发挥“后辈”应有的功能。


胡献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学科首席专家)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