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孩的注意! 这份儿童防护攻略请收好
日期:[2020-03-12] 版次:[A07] 版名:[青家庭]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定2月各类学校的开学一再推迟。本该走进校园的孩子们,得继续宅在家中。儿童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面对儿童的安全防护问题,家长更需要引起重视,不能掉以轻心。儿童居家或外出时该如何正确防护新冠肺炎?不满周岁的婴儿如何做好被动防护?儿童佩戴口罩有哪些注意事项?以下这份儿童新冠肺炎防护攻略请收好。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实习记者 欧阳诗雅
家里做到定期的通风,一般每天要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要把孩子移出通风的房间,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通风时孩子受凉。
孩子要保持手部清洁,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要定期消毒。
和孩子玩耍和抱孩子之前一定要认真洗手,保持手卫生。
用餐时要注意,不跟孩子共用餐具;给孩子喂食,不要用嘴吹食物,也不要用嘴尝、试食物再喂给孩子,更不要用嘴咀嚼完食物再喂给孩子。
保障儿童的营养和睡眠,为孩子安排丰富有趣的家庭游戏和锻炼,提高儿童的身体抵抗力。
每天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按照学校要求做好孩子健康上报工作。
尽量避免外出,不去室内的游乐场、商场儿童玩具区等公共娱乐场所。
如必须外出,尽量去户外通风、空旷的场所,并做好防护,包括正确佩戴口罩,戴手套接触公共设施设备表面等。
最好随身携带含酒精的一次性消毒液。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或交谈,并尽量缩短逗留时间。不在公共场所吃喝东西或脱掉外套、手套等。
回家后及时脱去外套、洗净双手。
可再次使用的口罩,应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做好手套等物品消毒。
对小于1岁的孩子,主要是以被动防护为主,即靠父母、家人、看护人的防护来间接保护孩子。
看护人第一要戴好口罩,第二不要对着孩子打喷嚏、呼气。咳嗽和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您的口鼻,如果来不及就用手肘捂住口鼻,然后再去清洗手肘。另外,捂住口鼻的纸巾别忘了丢弃,再洗手。
看护人在接触儿童餐具、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物品前,或与儿童交流玩耍前,一定要洗净双手。
关注当地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动态,和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去沟通孩子的具体情况,建议单独预约、分散接种。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在助产机构及时接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第2剂和第3剂乙肝疫苗,建议与接种单位预约后及时接种。狂犬病、破伤风用于暴露后预防的疫苗,无论是否处于疾病高发地区,均需按疫苗接种程序及时接种。
如所在社区发生社区传播性疫情,可暂停除上述4种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接种,并需注意在疫情结束后及时为儿童尽早补种。
如果所在社区未发生社区传播疫情,则可根据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或疾控机构具体要求及接种单位的时间安排选择接种。
儿童佩戴口罩需注意以下事项:
儿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长帮助下,认真阅读并正确理解使用说明,以掌握正确使用口罩防护的方法;
家长应随时关注儿童口罩佩戴情况,如儿童在佩戴口罩过程中感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使用;
因儿童脸型较小,与成人口罩边缘无法充分密合,不建议儿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热不等于新冠肺炎感染。一旦发现儿童发烧,可以在家中先行处理。
一是先测体温,腋下测体温大于等于37.3℃为发热,只要出现发热,就可以开始物理降温,当体温大于等于38.5℃时,可让儿童服用退热药对症处理。
二是物理降温很重要:不捂衣服不捂被,搓手搓脚四肢暖,多喝温水多排尿,监测体温看状况。
目前,很多医院开设了网络咨询服务,家长可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再决定选择就诊方式。
放消毒剂的瓶子,不要用饮料瓶代替,以免被孩子误以为是饮料喝掉;如果用其他瓶子盛装时,一定要注明“消毒剂”字样。
把消毒液放在高处或者上了锁的柜子里。
使用消毒用品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严格按照使用浓度、使用量及消毒作用时间操作;配置消毒液时记得戴口罩、手套。
进行酒精消毒时,不要靠近火源。应该用擦拭的方式,不要以喷洒的方式使用。
从正规渠道购买食材。
备制食物时,要保持清洁、生熟分开,一定要彻底加热食物。
千万别吃腐烂、变质或过期的食品。教育孩子不暴饮暴食,不过量吃自己偏爱的食物。
妥善放好那些孩子食用有一定危险性或容易误食的药品食品。
提醒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教育孩子不要玩火。
家里的打火机、火柴、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使用燃气设备时,要保持厨房周围环境通风良好,注意人走熄火,烹煮时要多加照看。
教育孩子避免接近燃气具,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
收好家里电线,封好插头插座。
做好栏杆防护或注意排查栏杆是否变松,预防幼儿高空坠落。
减少在桌子和柜子上铺设桌布或过多摆放物品,以免孩子往下拽后有东西掉下来造成伤害。
不小心打翻热水壶带来的烫伤悲剧时有发生。
给家里有尖角的家具加上护套。
收好危险物品,如硬币、剪刀、刀子及各种工具等,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