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打败“迷茫感” 度过心理适应关
日期:[2019-11-21] 版次:[B03] 版名:[12355心声热线]关于“陪孩子写作业”,一直是家长朋友圈里的热点话题:有家长因此心梗发作,有爸爸微信付款“打赏”陪做作业的妈妈……对此,不少家长提出:“孩子作业比较多,每天做到很晚,我觉得他效率不高,回到家磨蹭,说他又不听,怎么办?”以上种种状况,就是迷茫感的表现。
本期,我们请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的心理老师苏岚颖和家长们一起聊聊:如何有效陪伴,和孩子一起打败“迷茫感”,度过心理适应关。
本报记者 吴敏婷
本期眼镜先生
苏岚颖(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专职心理高级教师、高级生涯规划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游戏力养育讲师)
有同学说,从小学升上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加了,作业量也随之增多,校内各种活动也很多,但总能发现有人效率比自己高……我们要怎么协调时间,怎么管理自己的精力?相信,这是每一位初一同学都要面临的难关。当选择很多、事情很多时,我们会变得无所适从,拖拉磨蹭,一头热,这些都是适应期“迷茫感”的表现。
而关于陪孩子写作业,也一直是家长朋友圈里的热点话题,有家长因此心梗发作,有爸爸微信付款“打赏”陪做作业的妈妈……看完这些信息,我有两点感受:第一,没有哪一个适应是容易;第二,当孩子在艰难地适应变化时,其实家长也在艰难地适应中。
我记得不止一次在咨询室里发生这样的一幕:爸爸(或妈妈)说着孩子在家的表现,然后很困惑地看着我说:“苏老师,你说怎么办?我们很努力地迁就他,教他,他似乎都听不进去。”这时我转向孩子,问他:“对于爸爸或妈妈说的,你有什么想回应的吗?”
孩子通常会说:“他们爱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吧。”而我继续望着孩子,说:“你觉得爸爸妈妈都不知道你具体是如何学习的,只是成绩一出来,就说你不努力,或者看你回家没有马上写作业就说你拖拉,你好失望也很沮丧,都不了解你,凭什么管你。”
往往这句话说完,孩子便有些松动,一来二往再站在孩子角度,说出他心底的声音后,孩子就会开启倾诉模式:在学校真的没有放松的时刻,上课时老师的节奏很快,不像上小学时,一个知识点会反复讲。有时科目多,一天好几样作业。为了回家能彻底放松,往往会利用课间时间也一并写作业,放学后问老师问题,或者处理班务和最近的学校活动,也会商量到很晚。和小伙伴运动完也很累,然后回到家,就想坐一坐,静一静,休整一下,这时要不是父母就问自己:“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怎么还不去写作业?”“你不去写作业就会很晚才能睡了。”一听这个就很烦,本来想去写作业的就不想去写了。
在孩子陷入迷茫感时,最害怕的就是被标签为“拖拉、懒、磨蹭”,因为他也很想解决这个问题,也在努力调整中。一旦被评价为“拖拉、懒、磨蹭”,孩子会觉得他所有的努力都没有被看到,便会很沮丧。这时,家长需要看到:迷茫感的背后,是孩子想独立却往往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的矛盾。
那么,发现孩子存在迷茫感时,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想想自己,就能体会孩子的感觉。比如我们像打仗一般上班,回到家是不是就想放松一下,躺一躺。所以,我们都做不到一回家就马上开工,何况是正面临新挑战的孩子呢。
作为家长,应该始终都积极关注孩子行为表现背后的心理需求,不着急用技术用策略达成目的。反而是放下自己的评判,放下自己的目的,放下自己的焦虑,完完全全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他背后的需求是什么。这就是无论出现什么问题,先与孩子进行联结。没有这一步联结,敏感的孩子会觉察你所做的都是为了控制,而不是为了他。
作为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两种态度很关键,一种是好奇,一种是相信。
“好奇”就是常常问自己,当孩子做出某种行为时,一定有什么原因会让他这么做,那个原因是什么呢?
“相信”就是:我相信那个原因是为了满足某种向上向善的需求,这个需求可能会是什么呢?
最后,最难的一步,就是问自己了,当我的孩子出现某种行为表现,我是觉得这是个麻烦,还是一个成长机会?当我们可以用成长机会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面临的困难或问题时,我们的焦虑会放下很多,这样也更能积极关注孩子,给予孩子积极暗示。
实际上,每一次的问题或困难,的确是孩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绝佳机会。如何运用启发式提问,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来看一个例子(见右图):
1.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能和我说说吗?
2.你有什么计划?
3.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4.如果不做会有什么问题?
5.你觉得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开放式的提问没有标准答案,目标是了解青春期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然后帮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11月份,孩子面临第一次中段考试,当他们遇到困难,来找你咨询时,请千万不要指责说:“你看我早就说过,你听我的就会……”这样的话,他可能就不会再来找你了。可以试试用建设性问题进行引导,当好孩子的顾问。
以上,我们分享了迷茫感的表现以及陪伴秘笈。陪伴秘籍这三步可不能跳着做哦,记住咯:最重要的是先联结先倾听,然后才是启发式提问,最后是咨询顾问。
希望家长能陪伴孩子顺利度过心理适应关。而进入“适应”不是只有这么一段时间,很可能是一年,尤其初一的每一次大考,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态上的变化。家长们需要密切关注,和老师们联手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