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谁的青春不曾迷茫? 我愿做你青春里的同行者

日期:[2019-08-01] 版次:[A06] 版名:[青品牌]

编者按

广州市“青年地带”是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品牌项目,是共青团服务青少年的专属阵地。自2008年起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由专业的社工机构承接,为6-25岁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无偿服务。自2015年起,“青年地带”项目转型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服务站,正式在全市推广建设23个“青年地带”站点,为全市6至25岁青少年特别是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超前预防、临界预防和矫正预防社会服务。在此过程中,“青年地带”项目涌现出很多先进集体及个人,为进一步选树典型,分享优秀经验及开展品牌活动,从本期起,本报将设立“青年地带”先进典型选树专栏,展现“青年地带”先进典型故事及风采。

从化“青年地带”社工助力迷途青少年走出青春漩涡


从化区“青年地带”是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依托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于2016年推广建设的,由广州市政府和从化区政府共同出资,委托共青团广州市从化区委员会监管,并由广州市从化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承接,为从化区6-25岁的重点青少年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

个案辅导

“社检”携手探索附条件不起诉个案服务模式

为在监督考察期内的涉案未成年人提供适当的社会工作服务,协助他们接受矫正和教育,促进他们遵守法律法规,纠正其不良行为,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和预防再次犯罪。2017年从化区“青年地带”在团从化区委的支持下与从化区检察院共同探索了“附条件不起诉个案服务模式”,双方就个案服务流程细化、个案成效提升和吸收更多社会力量加入个案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探讨和完善。“检社”合作在帮扶涉案未成年人顺利完成考察期、考察结束以后正常融入社会与预防再次犯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社工已为26个涉案未成年人提供专业个案服务,其中,17个涉案青少年已经完成监察期,免于起诉。

社工在开展附条件不起诉个案服务过程中,积极调动案主的参与度,加强案主对家庭的依附感,联动学校老师、爱心企业相互配合,使案主在校内或工作中都能得到关怀。并积极引导案主远离不良朋辈,鼓励案主参与正向的志愿者服务,使他们得到社区认同。由于这类群体普遍只有初中文化,且较为自我,社工不以说教形式去教导案主增强对法律法规的认识,而是通过生动的普法视频、故事、犯罪成本计算等有趣多样的形式去引导案主进行思考,从而加强案主自身的法治意识。

“我喜欢看电影,特别是黑社会的刀光剑影,觉得很酷很man,所以我也man了一回,为了义气和我曾经的‘好兄弟’一起刀光剑影。”17岁的小辉(化名)与朋友为寻求刺激,逞强耍横,携带柴刀、大砍刀等武器对被害人进行追砍,因其犯案时未满18周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决定对其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为7个月。在开展个案管理过程中,社工通过认知行为、家庭沟通、朋辈交往、法治教育、就业管理五个方面进行介入服务。首先,社工和案主在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的前提下,和案主一起探讨了非理性的认知(讲义气要不惜一切、做人要追求刺激快乐等),协助案主重新建立理性意识。同时,社工协助案主加强和家人的联系,对案主的父母进行亲职辅导,增强案主对家庭的依附力。对于不良朋辈的诱惑,社工通过典型的案例故事,引导案主识别不良朋辈的危害性,协助案主脱离原有的朋辈圈子,并鼓励案主参与正向的志愿服务,结交正向朋辈。

在法治教育方面,社工以贴近年轻人心态的生动“犯罪成本计算”形式,与案主一起计算不同类型的犯罪成本,增加案主的法治知识、强化法治意识。在工作方面,社工链接爱心企业资源,为案主提供就业机会,鼓励案主学习一技之长。经过社工们七个月的跟进服务,案主顺利度过考察期,免于起诉。案主增强了自身的法治意识,能够自觉远离不良朋辈,并有意识地建立正向的朋辈关系网络,树立理性的职业奋斗目标,踏实投入到工作中去。

“从不知道‘怕’字怎么写的我那刻学会了怕,怕一辈子就这样蹲牢失去了自由。幸运的是有社工一直跟进自己七个月,这个‘唠叨’的社工,协助我顺利度过了监察期免于起诉。我会好好珍惜机会,江湖上不再见!”社工的帮教服务成功引导了此类涉案青少年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避免再次犯罪。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阳光义教活动

用“阳光”照亮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前行的路

从化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数量庞大,在册名单人数高达近三百名。从需求调研和社工前期服务经验可以得出,此类群体多数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救助,绝大部分孩子在父母服刑后便没有与他们见过面,且九成以上服刑人员已经与配偶离婚,使得其子女无法在健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大人入狱后,其子女往往缺乏学业上的监督和帮助,遇到困难时无处求助;甚至有个别孩子还和父母走上相同的犯罪道路。服刑人员子女在生活、学业、心理状况亟需社会帮助。为此从化“青年地带”推出“同在阳光下,护航助成长——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品牌项目。

正如地震以后及时提供的心理疏导服务,这些孩子在父母入狱后同样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变化,需要及时干预。普遍困扰这些孩子的问题是如何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父母的去向、如何应对他人歧视和欺凌。“罪二代”沉重的标签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这群孩子瘦弱的肩膀上,他们仍然想念狱中的父母,同时,残破的家庭关系需要修复。针对服刑人员子女在生活照料(经济援助,隔代教育)、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社交技巧、预防和应对欺凌等)、权益维护、法律法规认知、偏差行为纠正等方面的需求,社工为其提供相应的介入服务。

在生活援助方面,社工链接企业、民间助学、低保等正式和非正式资源,改善服务对象因贫辍学的问题,维护服务对象的基本权益;学业支援方面,社工链接高校志愿者等资源,开展定期的阳光义教活动(每周六开展),改善服务对象因学业无人辅导、学业成绩差导致无心向学或辍学的问题;在心理辅导方面,社工通过小组、个案服务等方式改善“罪二代”标签带来的情绪压力、人际交往和不良行为等问题;在法治教育和权益维护方面,社工联合司法部门、村委民政员等力量,通过政策入户宣传,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人掌握远程探监、未成年人保护等政策法规,提升服务对象遵纪守法和运用法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谁敢嘲笑我欺负我,我就用拳头打到他怕为止。”11岁的小乐(化名),学习成绩差,存在无心向学、打架等偏差行为。案主因父亲是囚犯受到他人的歧视和嘲笑,却只会用暴力反击欺凌,不懂得如何和他人正常交往。社工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作为介入服务的理论基础,帮助案主识别自己因父亲入狱事件而产生的非理性理念,以及这些非理性理念可能产生的危害,然后再协助案主学会勇敢与他人交往。社工通过缓解案主“罪二代”标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促进案主正确看待父亲入狱,并协助案主认识“以暴制暴”的危害性,使得案主学会做一名遵纪守法的人。案主现已经学会了正确看待父亲入狱,不再害怕别人的闲话,而是慢慢学习多与身边的同学、邻居交往。

经过一年多的深入服务,社工为像小乐这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开展了12个专业个案辅导、系列专业小组和主题社区活动,为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压力舒缓、反欺凌、亲子关系修复、偏差行为纠正等方面的服务,共服务326人次。另外,社工为经济困难的40户家庭链接了企业、司法等部门的物资援助,并为有学业辅导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了312人次的阳光义教服务,为18户家庭链接了远程探监的正式资源。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