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热潮杀到 人类饭碗不保?
日期:[2015-12-17] 版次:[A03] 版名:[青调查]日前,一本名为《机器人时代》的图书获得2015麦肯锡最佳商业图书奖。在人们为其内容称赞的同时,该书的副标题也颇具“震撼性”。“大规模失业的威胁”、“一个失业的未来”,这些较易产生“人类饭碗不保”的标题让人们感到些许不安。“机器人热潮”到来,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在轻工业发达的广州地区,青年朋友和相关企业又如何看待“机器人时代”?
采写:本报记者何伟正
2015 年12 月 5~8 日,中国(广州)智能装备暨机器人博览会(以下简称“广州智博会”)在广州举行。其分别展出了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设备等先进智能化产品。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次展会中,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带来其最新“赤金龙”系列产品,来自广东顺德的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展出了“大黄蜂”(AGV)无人搬运车,吕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出AGV小车和机械臂产品。在智能制造趋势下,无人搬运车逐渐成为智能仓库不可或缺的设备。
据了解,中国制造业机器换人市场空间巨大,业内分析称,预计未来3年,机器人在电子、金属、塑料、食品等行业的销量将超过汽车行业,机器人的未来战场将转移至一般制造业领域。
服务机器人方面,由广州今甲智能科技新一代自主研发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在展馆里为观众“端茶送水”,广州尚云在线展示了一款高颜值的智能巡逻机器人“守护神一号”,此产品采用了先进的增强现实技术,集远程遥控、人脸识别、智能声控、自动巡逻、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身。
到场参观的人中不乏仍在读书的大学生,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大三学生陈恒称:“这个展览让我大开眼界,如今的机器人都十分智能,能替代不少人力。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来说,机器人无疑是突破的最佳出路。”记者随即追问“机器人能否取代人”,陈同学表示并不担心,“制造机器人的还是人,人始终主导着技术的变革。”
基于此,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些青年,当中大部分人表示机器人智商超越人类的现象只是电影里边的桥段,现实中还不太可能。然而,本地媒体人小周表示,早前曾有新闻称,新华社启用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股市行情、年度财报、赛事进展,“小新”分分钟就能完成,还不出错。“这难道还不是机器人取代人吗?”
近年来,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热度推动下,民用无人机产品市场规模得以快速提升。据CEA预测,2015年全球消费无人机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预计202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总值是12.7亿美元。无人机用于航拍、监控、农业及运输领域等,目前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技术装备。这会否是“机器人时代”的突破口?
对于“机器人时代”的前景,专注研发中大型无人机的派飞科技主理人胡攀对记者表示,无人机是一台空中机器人,机器人只是一种智能硬件,软件还得靠人。“机器人只能取代人类体力和物理上的固定动作,例如负重、探测等方面,有些陆地上人类不能到达的微小地带,只能靠机器人帮忙,但在精神上取代不了人。”他坦言,机器人的发展在于拓展人类物理感官上的局限,例如无人机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远方,也能在嗅觉、触觉等方面有所拓展。这些都为人类的生
活、生产提供极多便利,减少了劳动力的付出,让生活更美好。
记者随即追问会否出现机器人反控制人类,胡攀表示这在100年内都不太可能出现。“从古至今,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危险都在于人的作用,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进步,都是源于人。”在他看来,人脑始终占据统治地位,机器人反控制人的事情还十分遥远。
“无人工厂”是自动化生产的高级阶段,中国制造业经历了招工难,人力成本高等困难遭遇后,对机器换人热情高涨。广东吕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曾为百特医疗、拜耳、强生、中美史克等世界知名500强药企开发自动化智能生产线,如今技术已实现车间无人化运作,能替代不少工作强度较高的岗位。
该公司董事长杨国交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国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80后、90后是如今社会发展的主力人群,又由于80后、90后多为独生子女,国内劳动力红利正逐年减少,而且80后、90后多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代,不太愿意从事太艰苦的流水式工作,因此这部分人迫切需要“机器化”来减轻负担。
“机器只能取代重复性较强的岗位,让人能更专注于创造性的岗位。”杨国交分析称,“我并不担心机器人会打破人类饭碗,因为如今仍从事一般体力劳动的人群多为70后,这部分人已接近退休年龄。当这批人退休后,原先的需要付出大量劳动力的岗位会由机器人代替,以减轻年轻人的负担。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的技术变革,都会涌现不少新的岗位。因此,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也会促生不少新的岗位,这需要更多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去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