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日期:[2019-04-04] 版次:[A07] 版名:[青教育]

编前话: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正能量的有效途径。

清明时节,让我们走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纪念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烈士。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实习记者 胡妙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为黄花岗公园,位于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黄花岗原来名为红花岗,安葬完烈士们后,潘达微认为“红花”一词不及“黄花”雄浑优美,便改为“黄花”并沿用至今。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07年和1908年,中国同盟会在西南边境地区先后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但都因准备不足,单纯冒险,结果失败了。

1910年2月,中国同盟会员倪映典率广州新军三人起义,又遭失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失败面前不气馁,而是对革命成功充满信心。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烈士遗骸堆放于咨议局门前,同盟会成员潘达微为收葬遗体冒险奔走四方,后经由慈善机构出面收殓遗体,合葬于黄花岗公园。1912年,广州军政府拨款10万元在原墓地建起了烈士陵园,孙中山先生亲自在此栽植了青松,并为墓园手书“浩然正气”四个大字。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建国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陵园建设,便在周围筑起围墙,加强整治保护。196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黄花岗公园以“黄花浩气”成为羊城八景之一;2002年7月再度被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黄花皓月。墓园分别于1994年、2000年、2001年被评为市级、省级及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1月入选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同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黄花岗公园建筑规模宏大,园内300多米长的层级主干道两旁,苍松翠柏排列有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氛围。南墓道为碑林,镌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语重千钧。两条3米多高的连州青石透雕龙柱,夹道相对。园内还有黄花井、黄花亭、默池、四方池、八角亭、黄花园及网球角活动服务区。

巍峨的正门高13米,上面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亲笔所题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岗陵上安放着七十二烈士之墓,纪功坊峙立于墓后。墓后的纪功坊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墓旁孙中山先生手植的青松苍劲挺拔。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被镌于墓坊。入门是宽敞的墓道,长200米。

黄花岗起义烈士远不止72人,烈士墓园内除了72烈士之墓外,也还有其他伟人之墓。如: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之墓、陆军上将邓仲元之墓、被孙中山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的杨仙逸之墓、被孙中山称“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的史坚如之墓以及越南烈士范鸿泰之墓等。潘达微先生之后也被安葬于此。

陈运和曾作诗《黄花岗》称赞道:“你是部耐读的黄封面的书/即使时间从这儿飞逝/但上面的标点仍凝满殷红的血”。即使起义是失败了,但烈士们的精神与墓园长存,让后人铭记前辈们的救国之心,激励起后人的爱国热情。

纪功坊 于1921年建成,前后各72块青石叠成崇山形,象征72烈士。这些青石分别刻上当时国民党海外各地支部名称和个人的名字,作为纪念他们捐款建设墓园有功的“献石”。纪功坊上的横额,是革命党人章炳麟所题篆文:“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献石堆顶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表达了要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思想。

黄花岗起义浮雕墙 浮雕墙展示了黄花岗起义的场景,是烈士英姿的视觉表达。如同画卷般展开的四个部分,淋漓尽致地凸显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

正门牌坊 竣工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牌坊长31米、宽3米、高13米。花岗石的门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贴金大字。

黄花亭 建于1926年(民国十五年)。黄花亭旁四季如画,风景怡人。坐在亭子里面可以观赏到黄花园风景区的美景。

龙柱 国民党安南党部于1926年3月(民国十五年)建造。用著名的连柱青石雕刻而成,高3米,柱身为倒卷的青龙,柱底为鲤鱼跃龙门。这对龙柱,体现了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腾飞而奋斗的磅礴气势。

默池 建于1921年(民国十年)。默池正面在主墓道,是瞻仰、拜祭先烈的必经之道。游客走上拱桥,由于斜坡的作用,便会不由自主地把头低下,就像低头默念。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