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日期:[2019-02-28] 版次:[A08] 版名:[青教育](广州农讲所)
编前话: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正能量的有效途径。
本期,让我们走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广州农讲所),来感受先辈们在农民运动中作出的伟大贡献。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实习记者 陈慕媛
广州农讲所坐落于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原惠爱东路),是一座红墙绿瓦的古建筑,它在清代曾用于培育秀才。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它有了新的使命——中国农民运动的摇篮。1926年5月~9月间,毛泽东同志在此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担任所长,周恩来、肖楚女、彭湃、恽代英等共产党员任教员。来自全国近20个省的327名学生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革命斗争。为配合快速发展的北伐战争,学员结束学习后,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分赴各地,直接投身领导农民运动。一系列举措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农讲所旧址这一古老建筑也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
1953年,纪念馆在此建立。该馆按照农讲所原貌建筑维修,复原了课堂、教务部、军事训练部、图书馆、所长办公室、学生宿舍等,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馆名。1961年,国务院公布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时至今日,这里依旧散发着活力,不定期举办一些展览、宣教等活动,对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为适应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形势而创办的。农讲所一、二届在越秀南路"惠州会馆"举办;三至五届在东皋大道1号(今中山三路永兴街6号) 举办;六届则移至惠爱东路(今中山四路)番禺学宫举办。与以往不同,第六届农讲所之所以选址于此,是由于这一届学员比往届更多。而扩大招生的原因,据农讲所纪念馆馆长颜晖介绍,是为了给当时准备北伐战争的国民政府储备力量。据悉,为了保障学员们的安全,这是唯一没有留下名单的一届。学员大多来自北方,结束学习后,他们秘密回到原籍准备开展工作,发动民众和迎接北伐军。在农讲所的展览陈列资料中有一幅图,从中可以看见当时学员在北方各省的分布。这些学员分布的省份,与当时国民政府北伐的进攻路线十分吻合。
虽然这些学员没有准确的名单记载,但后人仍为找寻他们而不懈努力。近年来,其中一名粤籍学员的身份才为人所知,他是陈凤鸣烈士。作为第六届农讲所的学员之一,陈凤鸣在四个多月里学习了25门课程。根据第六届农讲所课表,课程以农民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理论作为主课,涵盖农民运动的理论及方法、中国国民革命的基础知识、宣传训练等内容。学成之后,陈凤鸣返乡继续担任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的职务,投入农运工作。他在海康各乡镇宣传发动农民大众的同时,还奔赴遂溪、徐闻、东海岛等地,将在农讲所学习的知识,灌输给农民兄弟,启发他们谋求自身解放,组织广大农民奋起抗争。他就像一个缩影,身边有许多跟他经历类似的学员。
抽空到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走一趟,我们可以从已复原的建筑中,体会到先人在此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望,感受他们学成之后奔赴各地、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并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不忘初心、坚定理想的信念。
1953年,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建立,周恩来亲笔手书纪念馆馆名。
番禺学宫门楼,是清代用于培育秀才的场所,也是农讲所的前身。
农讲所中的书院,曾是学员们学习的场所。
纪念馆中的凉亭,曾是学员们放松的一角,四周环境优美,绿植环绕。
万世师表孔子殿在农讲所的明伦堂中,讲述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他创立的儒学对中国古今甚至对世界的影响,还有一尊铜像供后人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