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青少年足球训练中的技巧

日期:[2019-02-24] 版次:[06] 版名:[新绿社区]

市内不少中小学都开展了校园足球运动,但是你们知道吗,原来踢足球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提高自信。本期,我们请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的龙辉老师跟大家来谈谈——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概念在1977年提出后,最初的运用主要在企业管理领域,随后迅速发展到很多领域,如择业、医疗康复、训练等等。自我效能感具有决定人们对行为任务的选择及对该任务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同时也影响人们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以及情感反映模式。

足球运动中的自我效能感,可以理解为队员在进行某一具体的运动实践时,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与估计。足球作为一个集体项目,个体自我效能对群体效能行为的影响显而易见,一个队能否在比赛中发挥出训练水平,部分取决于队员能否以一种高效能感的心理状态参与比赛。足球比赛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在比赛中,无论场上形势如何,裁判、观众、场地有利与否,高效能运动员不会受之影响。队员的自我效能是最重要的驱动力和内部动机,有利的动机激发因素可以使一个队员、一支运动队的水平稳定发挥,甚至超出人们的期望值。

那么,如何让青少年提高自我效能感呢? 

技巧一:通过熟练掌握与成功体验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运动员在训练或者比赛过程中,一次成功的传球、射门或者过人的经历和体验,会在大脑中留下一个良好的记忆——唤醒点,当他们面对一个新的训练任务时,重新唤起以往成功的记忆,多次成功唤醒会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和提高。

技巧二:通过言语说服提升自我效能感。

他人的鼓励、评价、建议、劝告等是提升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手段,言语说服是进一步加强人们认为自已拥有的能力信念的手段。尤其是当个体在努力克服困难时,外界表达的信任评价有助于增强个人自我效能感。

技巧三:通过替代学习和模仿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通过观察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人们也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观察性的体验可以让个体认识他人的成功和失误,并从中学习,进而有选择的模仿他们的成功行为。

下面,我们再来分享足球运动中,利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训练的几个策略。

策略一:采用“渗透式”多级训练模式进行足球训练。

所谓“渗透式”模式是指在不改变学科课堂训练的环境、目标任务、训练内容的前提下,将与队员训练、发展相关信息的培养有机渗透于训练之中,不增加教与训的负担,达到既掌握足球知识技能又有效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双重目的。

策略二:设置多级训练目标。

在自我效能的四个影响因素——行为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中,传统足球训练在替代经验(示范)和言语劝说(讲解)因素运用上得到广泛重视,而忽视了行为成就和情绪唤醒的运用。训练目标的设定对训练效果起决定性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队员,面对挑战,会更加努力和持久坚持,从而更加容易获得训练和练习的进步,反之,则会形成习得性无助感。足球技术繁多且复杂,将训练目标分解为渐进式目标,分解训练难度,能使队员在训练过程中尽可能获得成功的经验,以便提高自我效能感。

策略三:重组训练顺序。

改变传统训练中的繁杂无序的训练顺序,找出单个技术动作的关键点,比如:正脚背的踢—停—运—抢—断—打等相关动作进行整合训练,使队员学以致用,接近实战状态,在比赛中领会足球运动的内涵和魅力,体会成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使足球运动成为青少年心理主动需求的自觉行为,这既符合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特点,也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和训练规律。

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 龙辉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