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与中国大学的时代使命
日期:[2015-12-13] 版次:[A02] 版名:[评论]王进
中国社会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经历的各种跨时代是前所未有的,造成的结果是在很多方面,中国社会前一只脚已经跨入了后现代、后一只脚还留在前工业时代,这步子是够大的。中国社会今天所面临的种种挑战都与这种亘古未有的大跨度有关,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是这样。
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经济硬实力给人带来的自信自然的会蔓延到文化和制度自信,于是中国近年来开始投入大量资源试图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中国的文化影响,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但是效果欠佳。
究其原因,可以称之为文化宣传的“青岛大虾现象”--就像一盘宰客的青岛大虾让整个山东省花了一个亿打造的“好客山东”打了水漂一样,一个在巴黎或者伦敦机场撒泼打滚的中国人也足以让中国政府精心打造的中国文化形象成为泡影。这是因为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时刻践行的文化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文化,这与这个社会或者国家试图提倡的文化理想是两回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的是中国政府希望推行的理想文化。它之所以这么长,是因为它包含了中国近代史以来一直在内心里纠结着的三套文化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共产主义。今天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第二了,经济硬实力上来了,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才凸显出来--我们其实还没有一套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外在行为一致的文化和文化价值体系。
如果说今天中国的大学、中国大学的学者要有担当、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引领潮流、要敢为人先、要做大事而不是想着做大官,那么没有什么比探索、践行、传播新的文化更勇敢的担当、更重要的责任、更值得引领的潮流、和更大的事了。
科技创新带来的是生产力,文化创新带来的是新一代的中国人。未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一方面靠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一方面更靠文化实力和有文化的中国人。中国的大学如果只顾创造科技生产力,而不能教育出新一代有文化的人,不能改变目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这种普遍的“有知识、没文化”的状况,是中国大学更大的失职,是中国大学对国家、对社会更大的不负责任。
大学应该是一个社会的热带雨林,担负着一个社会的文化创新的责任,我们应该像保护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一样,呵护、捍卫大学的文化多样性。就像世界不应该再砍伐另外一片亚马逊河的丛林来开垦另外一片玉米地一样,我们也不应该再扼杀另外一个充满文化活力的大学来建另外一个工业园。
中山大学在国内的高校里的确算是比较自由、平等、允许不同意见、不同声音存在的地方,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事务上也有相对多一点的发言权,这是非常难得的。中山大学的校园长期以来就是一个以多元、包容、宽松为特点和骄傲的都市绿洲,被周边的街坊邻居当作散步、遛娃、看看树、看看花草的地方。对于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丛林的人们来说,比邻中大是难得的福利。这种开放、宽松的氛围是中大精神的体现,是大学里能够产生文化创新的前提,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呵护的东西。
(作者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