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撑起广州文明新高度
日期:[2018-12-13] 版次:[A07] 版名:[志交会]本报讯(记者 胡媛媛 通讯员 孙慧)12月9日,由团广州市委主办,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承办的“新时代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现状研究——《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报告》成果交流会”在“第七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活动现场举行。广州志愿者学院副院长涂敏霞在“志交会”上发布了《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的研究成果。
据其介绍,《广州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8)》由总报告、十一个专题报告组成,共32万字。总报告从宏观角度勾勒出新形势下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思路,专题报告分别从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历程、队伍结构、运营模式、功能变迁、服务领域、制度化建设、专业化建设、支持体系、特色分析、发展趋势、典型案例分析等方面对广州志愿服务组织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探讨,全面盘点了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历史与现状,解读志愿服务组织发展趋势。
《广州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8)》的编写出版,不仅契合了中央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基本精神,而且回应了广州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完善的现实需求及对未来广州志愿者组织管理工作的挑战,从而将中央的工作精神和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广州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运行与管理。此外,该书对广州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全面剖析和总结分享,为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等推广介绍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提供鲜活材料及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广州团市委联合广州市文明办推动“志愿之城”建设,以“志愿时”管理服务系统、“志愿驿站”服务阵地、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资源平台等,实现共青团组织带动青年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潮流。同时,广州市义工联、红十字会等在各级政府部门指导下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经初创萌芽、多元推动、快速发展、提升发展、规范发展等五个阶段,广州市在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方面已形成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文明委统筹、文明办牵头,民政局行政管理与支持,团市委组织协调”的管理格局,多方联动,共同推动了广州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随着志愿精神的普及、志愿文化的影响力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或者公益活动中,他们在诸如亚运会、春运、迎春花市、马拉松、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以及2017年举行的全球财富论坛等大型活动中提供志愿服务。许多组织反映近几年越来越多人愿意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愈加完备的培训制度让志愿者数量增加的同时,服务水平也大大提升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开放、平等以及对传统权威消解的特质与志愿服务的许多特性和理念是相吻合的。互联网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仅有效推动了志愿精神的传播,而且使志愿工作与志愿服务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调查显示,广州84.8%的志愿组织拥有自己的网络平台(官网、微博、微信等),在志愿者招募过程中,利用自有宣传渠道(活动、官网、微博、微信等)的志愿组织占受访组织的43.5%,远高于现有志愿者介绍(25.2%)、志愿者协会/联合会等志愿服务行业组织招募、转介(19.5%)、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主动联系(7.3%)以及街道、居委会等推荐(2.6%)。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志愿组织宣传推广、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的首要渠道。
随着广州志愿服务领域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发展,志愿组织类型将会越来越丰富,分工越来越细化,改变过往功能单一、服务领域单一、管理方法单一、资源来源单一的旧局面,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效能。此外,进入新时代的广州志愿服务事业,未来为改善花城人民美好生活,共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格局的全新目标,将会推动不同服务领域的广州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不论是“广州市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在2018年初启动的“花城有爱.志愿同行”十项志愿服务专项行动,还是近年持续实施的“邻里守望“社区志愿行动,以及敬老助残、扶贫济困、环境保护、权益保护、公共卫生、扶贫攻坚、应急救援、文明倡导、青少年成长等长期服务领域,都需要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在社会功能上,更好地对应社会发展背景与发展需求,进一步扩大自身组织功能的社会影响力,与整体城市同频共振,紧密配合。
志愿服务组织工作一方面是工青妇残等群团组织、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长期工作载体,另一方面,志愿服务组织的成长成熟与国际化功能价值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州志愿服务一直有面向港澳台地区及国际志愿组织的对外交流传统,当前,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继续扩大和深化志愿组织对外双向交流的国际化功能,这包括了 “请进来”交流学习的原有模式,以及日渐发展的中国志愿服务“走出去”模式的实施。通过国际间相互志愿组织之间的观念交流、信息共享、项目合作、技术互助等方式内容的交流,拓展以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公益志愿组织国际新形象,这既符合志愿精神和人道主义,又是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和志愿组织功能建设的共同需要。
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注册管理是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制度化发展的重要举措。2003年,广州市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市志愿者组织工作在规划、管理、指导、考核有了机制依据。2011年全国首创的“志愿时”系统作为志愿服务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实现了对志愿服务招募、培训、运行、管理、交流、研讨、维系、激励、保障等的信息化管理流程。截至2017年2月,在“志愿时”平台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达9924个,注册志愿者总数逾137万人,注册志愿者(义工)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已达15%,人均服务时间超过16小时。为统一规范管理全省志愿者登记注册机制,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即“i志愿”在2018年全面推行使用,广州“志愿时”系统的相关数据逐步转入“i志愿”平台中。
从2013年起,广州志愿者组织在管理架构大胆突破、创新,以广州志愿驿站联合会的成立为标志,借鉴现代公司法人治理模式,采用理事会、监事会、执委会“三会合一”的法人治理模式,这三会是互相制衡、互相监察、相互透明的,通过让志愿者以理事、委员、监事等不同身份参与志愿驿站管理,有机地将资源方、督导方、执行方的精力整合。这种治理结构上的创新尝试是广州志愿者组织迈向专业化与规范化的重要里程碑。对志愿者培训是志愿服务组织加强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不仅能提升志愿者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而且是实现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调查显示,97.4%的志愿组织会对志愿者进行上岗前培训,65.4%的组织在不断加强志愿者的培训,42.5%的组织还将为志愿者提供“培训机会”作为一种激励机制,89.1%的组织会定期根据志愿者的表现给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