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故宫新人的故宫梦

日期:[2018-10-21] 版次:[A06] 版名:[城事]
杨老师正在指导实习生用酒精清洗彩画。
粤港澳实习生指导小朋友绘制团扇。

从前,梦紫禁落日,画栋朝晖,梦满城柳絮常醉柳,一铃檐角自吟风。

而今,梦薪火有传,斯文为盛,梦这座老城的六百年宏愿。

从前梦萦紫禁,而今故宫筑梦。

 

老技艺的“新传人”

阿哲还记得实习第一天的时候,老师对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少两分浮燥气,多一颗匠人心。”在修缮技艺部待了快一个月,阿哲才领会到这句话的含义。经历了合纸、沥粉、打磨之后,修缮技艺部实习生的软天花制作进入了上色和打胶阶段。上色需要采用传统矿石颜料,打胶则要用毛笔一笔一笔把整个图案的轮廓都勾勒出来。最关键的就是全神贯注、一气呵成,然后再换气,继续画下一笔。如果中途停下,线条就不平滑了。

阿哲坦言,刚进部门时,大家都对近乎古板的老工艺有点不理解,明明现代工艺已经能够完成这样的工作,为什么还要恪守如此低效率的制作方法。一个月过去,看着已经初具雏形的作品,修缮技艺部的实习生们心中已有了答案。

“文物修缮讲究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其实修缮的技艺和匠心的品质也是‘文物’,它在师徒之间口耳相传,流传至今。”阿哲说,“我觉得故宫梦就伴随着这种技艺薪火相传,他们朴实而坚定的愿景就是,绝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断送在这代人手里。”

当修缮部的师徒沉浸在软天花上色成功的喜悦中时,古建部的实习生们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熬制彩画地仗层所用的灰油。故宫中繁丽锦簇的彩画下面有一层重要的地仗层,可对木结构起保护作用,而灰油正是古建油灰地仗中的重要材料。这天,古建部实习生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实地观看并体验了熬制灰油的过程。

“真的很震撼,也感受到老一辈工艺人的匠心品质。熬制灰油,要先将作为催干剂的土籽粉与樟丹用微火炒干,后面兑入生桐油熬炼,这一步非常重要。否则在熬油时便会不断炸响飞溅,不仅不安全,还会影响质量。这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古老工艺。”实习生Alice已将熬油的流程熟记于心,娓娓道来时颇有小匠风范。

“不仅如此,师傅说熬油时需要不断搅拌,搅拌时需要控制力道、速度、均匀度,太慢易粘锅,太快又使得油浮于锅面,受热不够,拖长熬制的时间。而且,不能只循环搅拌同一水平的锅面,要尽量触及整个锅底。一下午下来,我胳膊都酸了。”同部门的小高接过话头,略带抱怨的语气里面却有掩藏不住的成就感。

对正在修读文物保护专业的邝嘉欣来说,诸如“熬制灰油”这样的实习体验意义尤为重大。“没来故宫之前,我已经做了十几年的故宫梦,读了文物修复专业之后,我更想来到这座凝聚了古人智慧的宫殿,看看这群纪录片中可敬的文物修复师如何用双手复原那些被时光侵蚀的文物。时至今日,我总算明白了单院长所说的‘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是什么意思。所谓完整,不仅是故宫伤痕的修补弥平,更是营缮技艺的代代传承。尽量用原工艺修复,文物才不会失去它原有的韵味。当了一个月的故宫人,我想,我也有了自己的故宫梦。我们要的,就是100%的完整,缺一分都不行。”

 

故宫故事的“新传说”

雕梁画栋旧了又新,紫禁城一如当年的雄浑恢宏。只是原来严防设禁的皇家宫殿变成了游人如织的博物院。有人想为壮美的紫禁城“向天再借六百年”,有人想让故宫文化的“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故宫梦”,宣教部的青年们有不一样的看法。

作为负责宣传教育工作的实习生,他们是故宫故事的讲述者和故宫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角色可能跟其他部门的实习生有些不同,他们是拜师学艺,我们则需要在学习之后,更多地承担一个传播者的角色,用新颖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故宫文化的魅力,爱上故宫文化。”实习生淳丹如是说。

时值酷暑,故宫小课堂及时推出《宫中好乘凉》课程,让小朋友了解古代宫廷中如何消暑降温。在见识了各种消暑妙招和法宝之后,小朋友们也在实习生哥哥姐姐的指导下绘制宫廷团扇、折扇。

“现在传承传统文化都要从娃娃抓起了。”来自香港的实习生楚颖笑着说,“看着孩子们的如花笑靥,看着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故宫梦。我觉得,我也在做着自己的故宫梦,那就是让故宫文化在这群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而在阿艳看来,故宫故事的讲述方式并不一定要按照年龄代际的次序,文化反哺也不失为传播故宫文化的另一种叙事。阿艳来自广东粤西一个小村庄,家里人都没怎么出过远门。女儿去故宫实习的消息很快成为母亲在村口菜市场上分享的内容。每天晚上阿艳都要跟家里人视频聊天,聊聊每天在故宫里的所见所闻,工作日常。

“刚来故宫没几天,我就给家里人邮去了好多故宫文创,他们都很喜欢。我还教家里人怎么使用故宫app,小侄子现在装上了皇帝的一天,这款app寓教于乐,他每天玩得可嗨了。还有做陶瓷生意的舅舅,很喜欢故宫陶瓷馆,每天都在那里研究各种花饰纹路。老妈则爱上了每日故宫”阿艳得意地挑了挑眉,“可能在别人眼里,我们一家都变成了‘文化人。’”

 

让传统文化“老树开新花”

钟鼎觥斛,陶土彩瓷,翰墨丹青,丝竹管弦……传统对中国人的羁绊总如慈母手中线,牵住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记忆。在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中实习,这群故宫新人的“故宫梦”中,自然有着让传统文化之树再开新花的愿景。

展览部实习生阿卓要参与一场砚台展览的策展。在她看来,策划一场展览的难度毫不亚于设计一件文物的修复方案。一场展览,既要符合学术逻辑,又要兼具向大众普及文化知识的功能,既要继承博物传统,又要独创新意。

小卓说:“我们之前去参观一个展览,绝对想象不到一个展览要想展现在大众面前,需要做很多的事。从接到展览任务,到画出展厅布局效果图,再到制作展览道具,到布展陈列,这中间有展览人多次的会议讨论,无数次方案驳回,数不清的现场考察……”

与展览部相比,院办公室的Leo和阿翔需要更多地跟院外的媒体接触。近年来,博物馆事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全国文物藏品最多的博物馆单位,故宫博物院经常需要接待各种媒体拍摄采访以及其他博物馆的交流团。特别是《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火之后,很多纪录片或文化专栏都很喜欢来故宫拍摄。Leo和阿翔坦言,跟着院办老师,与媒体和交流团进行对接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故宫博物院很希望通过更多的渠道,让公众更加关注文物保护修缮,更加热爱故宫文化。很高兴他们能为此做一点点努力。

出版社是又一关乎文化传播弘扬的重要机构。“书籍一旦出版,必定是千上万册,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补救。校对虽然是简单重复的,可我却觉得这是一项伟大的工作,我们会努力将古籍的原貌准确无误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出版社实习生旖瑶性格爽朗大方,人称“瑶姐”,然而谈到图书校对,瑶姐却显得格外小心谨慎。一个月来,出版社实习生们校对了有关钦安殿原设、馆藏书画、故宫文物的书籍杂志、宣传品及故宫文创的文字部分。想到不久的将来,这些凝聚了他们心血的图书和文化产品将会陆续出品,让更多的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瑶姐不由得展露笑颜。

“其实关于故宫梦,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各司其职,一起努力让壮美的紫禁城威严屹立,代代传承,一起为故宫文化走进千万家,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这可能是大家的共同愿景。”楚颖扬起了嘴角,年轻的脸庞上,古老的黑眼睛闪烁着别样的神采。

供稿:谢博远 叶哲驰 郑淳丹)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