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别让孩子纠结 在“起跑线”上

日期:[2018-10-11] 版次:[A07] 版名:[青家庭]

新学期开始了,却有不少家长在咨询解决孩子厌学的方法。其中的案例多是12岁、15岁、17岁的孩子不愿上学、离家出走、迷恋网络或者自闭在家的。这些孩子的眼神呆滞迷离,表情迷茫沉重,身体僵硬紧张。而这厌学背后的元凶竟大多是“起跑线”惹的祸。

不知从何时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们的至理名言。为了抢占先机,不少家长在孩子还没学会爬行时就抱着孩子出入婴儿游泳馆、亲子园,刚刚牙牙学语就给孩子看闪卡、挂图、绘本,教刚会说话的孩子识字、数数、背唐诗……然而,起跑线究竟在哪?由什么因素决定?此题不清,一切努力都是茫然与枉然。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学习负担过多、过早地压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乐趣。

为了促进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本期我们邀请了越秀区雅荷塘小学心理科科长、广州市健康教育讲师团成员孙静,来和我们聊聊如何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而不是被“起跑线”绊倒。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实习记者 甘梦珍


莫用所谓的“起跑线”摧残孩子

在孙静看来,在“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驱使下,家长有几种比较偏激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一是不顾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盲目跟随身边的人上兴趣班,人家学什么,自己就要跟着学什么。这会导致孩子对自己认识不清,渐渐失去主见。二是总是要“尝鲜”——社会上刚出现什么新鲜的培训班,都要赶紧报名参加,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弄潮儿”。这会导致孩子虚荣心,最终找不到内心真实的需要。三是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硬逼着孩子参加家长认为有用但孩子自己并不喜欢的学习项目。这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不信任家长,埋下与家长做对的“种子”。

孙静认为,“起跑线”其实就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成长,因此每个孩子都有无数条“起跑线”。健康的身心才是每一条“起跑线”的基础。健康的身心来自健康的家庭关系,温暖的家庭关系才能带给孩子稳定的情绪,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起跑线”的背后是家长的虚荣心

孙静认为,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由外因和内因两部分造成。外因主要是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学校和老师给学生的压力过大所导致。这些外因固然真实存在,但是真正导致“起跑线”出现的内因却是家长的虚荣心。

“与其说是孩子的‘起跑线’,不如说是成年人之间比较自己过往的“积淀”——例如获得的财富、人脉、地位等一切资源。”孙静表示,家长盲目攀比孩子,是想通过“好孩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家长似乎一直把孩子拿来作比较,比谁家的孩子考了高分,谁家的孩子考了重点大学,谁家孩子出国了……孩子成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当然,家长一部分原因确实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大多数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对孩子寄予厚望,要求孩子为自己争光,于是强迫孩子干自己不愿干的事,殊不知,这也是对孩子身心的一种摧残。

孙静认为,如果家长不再去和别人比较孩子的成绩和才艺,而是从自己开始,让内心回归生活的本质,引领孩子去探索生命真实的意义——真、善、美,那么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不会被任何“起跑线”绊倒。

如何让孩子在时代长河的跋涉中拥有可持续生长的“能量”与“装备”,比如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驱动的学习能力,这可能才是教育直面未来应该保持的姿态。


真正的起跑线是良好的家教家风

“为人母为人父的我们习惯用自以为完美的人生梦想来包裹孩子的天性,全然不顾孩子的内心世界,但我们终究不是孩子本人,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孩子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兴趣点,让孩子找到成长的乐趣,不要‘代替’他们成长。”华阳小学校长周洁在一次未成年人保护大讲堂上提到,孩子成长的乐趣就在于由他自己来探寻自己的路,所以家长不要再被“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经久不衰的格言误导,切勿对孩子揠苗助长。那些以牺牲孩子快乐和身体健康为代价的“优秀”,算不上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者,应该以幸福和健康为支撑。

孙静建议家长,永远自己跟自己比,不要盲目地跟别人比。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进度和方式都有所不同。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理性看待孩子之间的差别,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自行调节进度,发展自己,这便是尊重教育的自然,是教育给予孩子的美好礼物。

再者,家长要多看孩子已经成长、进步的地方,不要故意放大暂时还未成长或者偶尔倒退的方面。家长需要掌握孩子的感受,再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耐心听他说话,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以便及时对孩子的身心变化以及问题等做出处理。在对教育美好的期待中,家长要学会等待,循序渐进。

培养优秀的孩子离不开家长的用心栽培,家长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在此,我们建议家长一定要多学习,多阅读教育类书籍,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家长了解教育的规律方法,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同时,家长带头学习,也能为孩子营造潜移默化的学习氛围,为孩子长远发展提供有益的言传身教。随着孩子的年岁增长、思想意识觉醒,对父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日常生活的照顾,孩子更需要的是一个精神导师和人生知音。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