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一起学习 媒介素养
日期:[2018-09-16] 版次:[06] 版名:[小读报员]21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为适应快节奏的现代信息网络,一些采用新技术新手段的新媒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新媒介已融入我们青少年的学习、成长每个环节,而倡导媒介素养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学会解读媒介信息,并合理有效地使用媒介,学会独立思考、理性表达,都是势在必行而至关重要的!
近日,广州青年报社组织多场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继续加强“小读报员”的培训,并与前来报社参观学习的小记者畅谈“记者职业修养养成记”……采访实践活动精彩多多,一起来回顾。
媒介素养教育主题活动策划:吴敏婷 黄嘉欣
本版图文/本报记者 吴敏婷 实习记者 洪洁莹 校园记者 胡竣皓 萧弘 游宇轩
“我们平常看的报纸是如何诞生的?”“报社编辑日常是如何工作的?”“记者的工作有趣吗?”……以上种种,是很多同学都很好奇的问题。而在刚刚结束的暑假,清水濠小学3名小记者敲开了广州青年报社编辑部的大门,采访报社的两位编辑记者。
采访中,小记者们认真积极地提问,只见他们时而托腮倾听,时而低头笔录,对于不清晰的地方还虚心追问。要知道,报社的记者们平时都是去采访别人,这次成为被采访对象,还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校园记者们虽然年纪小,但采访时一点都不怯场,而且提出的问题角度新颖,也想得很细致;喜的是,通过“答小记者问”,可以从自身采访经历谈谈如何提高语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引导小记者们合理使用媒介,是一件“教学相长”的乐事 。
采访后,小记者们表示受益匪浅,并写下了本次采访的过程和感悟。
采访时间:2018年7月14日9:30-10:30
采访地点:广州青年报社
采访目的:了解记者工作情况和为什么当上记者?
采访对象:广青报的编辑记者吴敏婷、黄嘉欣
小记者:您觉得做记者有趣吗?
吴敏婷:成为一名记者,不能说是“很有趣”,可以说是苦乐相伴。记者有责任去采写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有机会去探索自己未曾了解的许多新领域新知识,能用手中的笔惩恶扬善,所以记者也被称为“无冕之王”。成为一名记者让我接触不同界别的人、事、物,令我眼界开阔,增长见识,还能帮助他人,所以我喜欢当一名记者。不过,当记者也有苦恼的时候,那就是挖掘不到好新闻,拍不到满意的照片时,自己会觉得很懊恼,很有压力。不过,不仅是新闻采访,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少困难,努力去克服就好。
小记者:那么,请问你们在工作中曾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吴敏婷:因为新闻都有突发性,所以采访时我们会遇到各种始料不及的困难。比如约访时被对方拒绝,苦于找不到采访对象;又或者采访中,提取新闻信息时发现内容有待考证。就拿今年6月我们策划的关于高考的报道《首批“00后”迎战高考,与新时代一起追梦》,封面照片的拍摄就相当困难。因为高考那两天一直在下雨,为了抓拍家长送考等画面,记者们都是冒着倾盆大雨在各考点蹲守,拍完后浑身湿透……但拍到满意的照片,报道刊出后,我们都会很高兴,很有成就感。
采访心得与思考:
这一次采访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更学习到大记者们不怕困难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也应该想办法克服,而不是退缩。我觉得要勇于提问,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才可以做一名合格的小记者。
广州市越秀区清水濠小学五年(2)班 胡竣皓
暑假第一天,时晴时雨,我跟随老师来到广州青年报社,进行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采访。
转过街角,我看见在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上商铺林立,人群吵闹,但这里其实藏着一方沉稳宁静的净土——广州青年报社。
我们跟随着老师来到青宫六楼,迈出电梯,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红底银字的《广州青年报》牌匾,它十分朴素,但让人印象深刻。
进入报社,我感觉这里与外面的北京路商业街简直是天壤之别,报社里整洁安静,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原本还在嘻嘻哈哈的小伙伴们也立刻安静下来,这时吴主编热情地带我们一边参观报社文化长廊,一边细致地讲解。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广州青年报》悠久而辉煌的办报历史,墙上印有省市历任领导、各界名人的题字和勉励的话语,可见各级部门及领导的重视。而《广州青年报》的读者群体也很广泛,有各单位的团员青年,还有在读的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
参观完报社的“文化长廊”,我们回到会议室开始正式采访。会议室内的气氛虽然比较轻松,但我内心却是紧张和忐忑不安。幸好,出发前,我们做好了“采访提纲”,准备了十几个问题。这时,只听见鸿皓同学第一个提问:“请问,有人说记者是‘狗仔队’,你们怎么认为?”我们都笑了起来,也替鸿皓小记者捏了一把汗,这可是提纲里没有的问题,而且问题太尖锐了。但是,黄记者淡定地笑了笑说:“认为记者是‘狗仔队’,有对也有不对。对的是,记者对新闻的触觉与狗的嗅觉有相近之处,都是很敏锐的。不对的是,我们记者采访新闻是报道的是大众关心的、有意义的事件,而不是猎艳猎奇。”
小记者们接二连三又问了一些问题,终于轮到我了。我鼓足勇气,礼貌地提问:“吴主编您好,请问报纸是怎么诞生的呢?它又是怎样到达读者的手中?”吴主编仿佛早已料到我们会提这个问题,她亲切地拿出一叠签印的版面,微笑地说:“报纸是需要很多人付出劳动才可以诞生的。首先,编辑部定主题,然后记者采访收集资料,编写稿件,再经过编审定稿,然后交印刷厂印刷,通过各个发行站分发到读者手中。整个过程,忙碌有序也很有意义。”吴主编说得很详细,而且语言表达简直是满分。采访时,我还是没能克制住内心的紧张,我要好好向吴主编学习,做到表达流畅,言之有物。
时间过得真快,眨眨眼,采访就结束了。我们几个“小记者”收获满满,我领悟了很多:比如,做事情得学会坚持;既然选择了前进的方向,就要努力不懈,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带着第一次采访的喜悦激动,带着采访到的材料,我们回到作文班开始写下我们的第一篇“采访记”。
广州市越秀区清水濠小学五年(4)班 萧弘
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读报、用报和评报?同时,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媒介合理表达,传播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为加强青少年听说读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媒介素养,暑假期间,广州市“小读报员”(中学组)培养活动在广州青年报社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少先队广州市工作委员会主办,广州青年报社承办。
据悉,广州市“小读报员”培养计划自2013年开展以来,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至今已培养了三届“小读报员”骨干(包括大、中、小学)共350人,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科学使用大众传播资源,传播积极健康的舆论价值观念,全面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形成客观分析媒体信息的良好习惯。
培训中,《广州青年报·新绿校园》主编吴敏婷就“小读报员要做什么”“了解新闻知识”“学写审读报告”和“现场挑战:点评新闻”等提升小读报员媒介素养的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培训期间,小读报员们踊跃提问,诚恳地道出读报中存在的疑惑,并在认真倾听老师的解答后积极讨论,仔细做好笔记。
参加本次培训的“小读报员”有来自市内初中、高中(中职)学校的同学,不少成员都曾参加今年4月的“小读报员”上岗仪式暨培训大会,并被评为2017年度“优秀小读报员”。
本次活动主要针对小读报员在阅读报刊、新媒体及电视上的新闻的正确导向,以及撰写新闻稿件《审读报告》的实用技巧,为小读报员炼就“火眼金睛”,提升新闻敏感度——挖掘报道亮点,对负面报道提出批评建议的媒介素养进行特别解读。
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学生记者 游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