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话筒”到“中国新闻奖”——记广州市广播电视台青少年广播副总监徐若清
日期:[2018-07-26] 版次:[A04] 版名:[青关注]如果你经常收听广播,相信对广州电台的新闻栏目《午间全直击》(前身为《午间新闻速递》)并不陌生。作为广州地区收听率最高的广播新闻节目之一,徐若清曾在这档节目里做了10年主播。从最初的新闻编辑到主播,从播音组长到现在的青少年广播副总监,一路走来,徐若清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在广播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教师到播音员
努力拼搏带来丰厚的专业收获
1989年广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徐若清开始从事现代汉语教学。1992年,具备先天语言优势的徐若清更是被指派到北京参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举办的中央普通话进修班学习。1993年,恰逢广州电台开办第二个频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徐若清应聘播音主持岗位。同年11月,她被通知可以尝试新闻编辑工作。
在电台播新闻,巨大的心理压力外人无法想象!尽管辛苦,但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努力学习和拼搏的精神,不久徐若清就开始迎来丰厚的专业收获。1995年,她主创的《高仓健“期待着您的夸奖”》获年度中国广播奖“广播文艺”文学类一等奖。1997年,她主创的《新闻专递(2.18)》获年度中国广播奖新闻编排二等奖。1998年,她策划及主创的《世纪留声——广州文艺档案录》获第二届“广州文艺奖”二等奖。2004年,她首次以独立创作作品获得广东省新闻奖;2005年,她走上《午间新闻速递》节目主播台,成为广州电台真正意义上的集采编播于一身的第一代新闻主播,因节目的突出表现,她在当年度荣立“三等功”;2006年,她主创的作品《人大代表倾力诉民意 广州西湖路花市柳暗花明》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复评暨第十六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同年,她首次参评播音类奖项,以粤语主播的同名作品就摘取了“2006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广播播音作品提名奖;2008年,她以第一排位的佳绩摘得全省播音主持最高奖——第八届广东省“金话筒奖”;2009年,她主创的记录南方冰灾的《1月30日
广播给徐若清带来事业的丰收,也让她明白了广播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2005年,经行政区划大调整后的原越秀区和东山区合并组成新“越秀”区。按照一区一花市的惯例,11月,新越秀区宣布新的越秀花市选择东湖花市,撤销原西湖路花市。百年西湖路花市行将消失的消息,成为当时坊间舆论争议极盛的话题,不少市民对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花街面临消失的命运表示出很多的不舍。
徐若清在获悉花市可能搬迁的消息后,她认为应从保存岭南传统年俗与传承历史文化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她除了连夜起草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保留西湖路花市的紧急建议》外,还积极参与电台等媒体对于西湖路花市的相关报道。市民与媒体的声音得到了市、区政府的重视,并最终促使越秀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对外宣布:保留西湖路中心花市。广州春节的标志性风景线西湖路花市得以保留,延续到今天,花市品牌已发展衍生为“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的城市宣传品牌。徐若清亲力亲为的关于西湖路花市的报道作品《人大代表倾力诉民意 广州西湖路花市柳暗花明》更是在2006年荣获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
20多年来,徐若清在自己的新闻播音主持事业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2006年她担任电台新闻部副主任开始,她就承担起培养年轻播音员、主持人的任务,她常年指导部门年轻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向同行传授播音经验,她还应邀到高校讲课、培训,她担任广州广电少儿艺术团特级艺术指导老师培养的粤语方向的少年儿童主持人和学员超过800人。作为广州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和广东省、广州市广播电视节目奖候选评委,徐若清连续多年担任广州广播电视节目奖评委。现在,徐若清的弟子已遍及全国,许多人已成为播音岗位上的骨干力量,其中不乏获得中国“金话筒奖”、广东省“金话筒奖”、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奖播音主持一等奖等高水平奖项的佼佼者。
(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