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社工在你身边,传播“有爱”正能量

日期:[2018-07-08] 版次:[03] 版名:[花城有爱]
预防校园欺凌,“友爱伴我行”。

他们是一群特别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有着百变的身份:举办活动时,他们是热情的组织者、执行者,设计的游戏益智益心;参与调研工作时,他们是严谨的分析师,运用专业手段进行评估;当你需要帮助时,他们是知心哥哥、姐姐,为你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开展项目时,他们又是积极的资源链接者,为你推介资源,激发潜能……他们是社工,就在你我身边,在校园、在社区为你播送“有爱”正能量。花城有爱,守护未来。本期,我们专访广州市中大社工服务中心资深社工,讲述他们的“未保”故事。

文/记者 黄嘉欣 通讯员 甄鹤


“未保人”名片

广州市中大社工服务中心成立于2009年,依托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建立,是2010年正式运营的社会服务机构。中心成立以来,在广州建立了“5+4+3”服务网络,包括5个街道级家庭综合服务中心、4个服务专项、3个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其中成功运作广州市首家街道一级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联和一家,广州市首批20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单位之一——北京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广州市首家社区级家庭服务中心——联和街玉树社区家庭服务中心。

据中心项目管理部部长杨时河介绍,5家街道级家综涵盖了广州城市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体现了社会工作本地化的内涵:“旧中轴线上的越秀区北京街和荔湾区彩虹街,有许多针对长者的服务。而在新中轴线上的冼村街和猎德街,对白领家庭亲子服务、企业联动服务需求很大。而在新兴发展的黄埔区联和街,来穗打工人员家庭众多,非常需要青少年和长者服务……每位中大社工都会因地制宜地提出对策,用心服务辖区内的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

目前,中大社工形成了自闭症、反家暴、抑郁症、乐行驷马涌、社区组织培育、来穗人员朗读者、公益马拉松等核心品牌服务,获得“广州市5A级社会组织”“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2017年度广州市社会组织优秀党组织”等殊荣。


案例分享

划起友谊小船  远离“校园欺凌”泥潭

为了让同学们知晓校园欺凌的危害,了解友爱互助、彼此尊重的行为,更好地服务冼村街辖内的青少年,冼村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爱IN校园”预防校园欺凌项目,面向470名学生进行预防性和治疗性服务。让我们了解一起由冼村街家综社工洪肇声经手的案例,感受同伴间团结友爱的重要性。

洪社工在校园举办“友爱伴我行”主题班会时发现,小谢同学无法顺利参与小组活动,常常被排斥。当时小谢衣着不够整洁,身体有些微胖。班主任老师告诉她,小谢同学的父亲小时候去世了,目前和母亲住在一起。一次舞蹈课上,小谢由于天气热,身上有了异味,给同学们留下不好的印象,从那时候开始被同学嫌弃。小谢很难过:“是我不够好,同学们不喜欢我了……”

专业分析:这其实是一起校园欺凌事件。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排斥)、网络欺凌都属于校园欺凌。小谢的事件中,有着三种不同的角色:欺凌者、被欺凌者以及旁观者。社工需要系统地解决小谢身上遇到的问题。那么,这三个角色都要一一接触、建立关系。对小谢本人,社工们会采取一对一辅导的方式,给她情绪上的支持,协助改善自己的卫生习惯、精神面貌,然后邀请她参加小组活动,鼓励她结交朋友,重塑被打压已久的自信。同时联系她的家人,让他们多关注小谢的日常生活和起居。对于平时经常欺负小谢的同桌小周以及旁观的同学,社工们通过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认识到小谢的痛苦,反思自己的不当行为。经过这一年多的帮助,小谢变得乐观、自信了,也开始能与同学们顺畅沟通啦。


社工支招

●如何避免陷入“校园欺凌”泥潭呢?

一是穿着整洁、自信大方,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二是多参加集体活动,提升应对冲突、矛盾的能力以及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三是真实地与家长交流自己遇到的情况,及时解决内心的疑惑和行为问题。


●如果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面对?

一是眼神直视对方,微笑着抬头挺胸,表现出无所畏惧的样子,可以有效帮助我们远离欺凌者。

二是寻找机会离开被欺凌的地点,采取措施有效保护自己。

三是稳定情绪,向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公益组织和执法机关等求助。


●家长们对“校园欺凌”也要有准确的认识!

一旦孩子在学校被投诉欺负同学了,别一味打骂,先冷静下来,问问孩子到底发生什么事。也许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隐含着内心更深层的需求。

如果孩子被欺负,家长应该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要鼓励、支持、开导孩子敞开心扉、讲出心事,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拓展延伸

青健大使推广青少年健康发展服务项目。

大数据看青少年身心发展

除了个案分析和群体实践,中大社工还着力推动了严谨的调研工作。去年广州市海珠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广州市中大社工服务中心和广州市海珠区青少年健康发展服务项目共同对海珠青少年健康发展状况进行调查,联合发布了《广州市海珠区青少年健康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自2016年以来,中大社工通过海珠区健康发展项目实践,已经培养了一批由医生、计生项目专员和计生专干等组成的“青健大使”,到校园、社区进行知识科普。据杨时河介绍,“调研通过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四个层面,剖析海珠区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本次调研是实践引发调研、调研推动再实践的过程,对我们更好地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帮助很大。”以青春期认知问题为切入点,看看社工哥哥姐姐们提出的问题,海珠区的同学们是怎么回应的。


在初次月经或遗精前,了解相关知识吗?

69.7%的男性青少年不了解,30%的女性青少年不了解,只有49.5%的青少年有所了解。

青春期的生理特征你了解吗?进入青春期意味着具备生育能力,你懂吗?

能全面认识青春期生理特征的青少年只有30.6%,了解进入青春期代表着具备生育能力的青少年只有18.2%。

你能全面掌握青春期护理知识吗?

全面掌握护理知识的男生仅占13.75%,女生占28.1%。

你知道有效避孕、并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方法吗?

选择正确选项“戴安全套”的青少年占76.8%。

此外,能正确掌握紧急避孕知识的青少年仅占12.01%。

实践启发

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中大社工在调研中发现,海珠区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面临着各种适应性困难,需要社工机构整合资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针对青春期认知问题而言,开辟性教育课堂非常重要,中大社工从调研出发,开始面向10至19岁青少年及其家长开发不同发育阶段课程,在示范点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2节课程,并在社区成立家长学校、社区亲子图书馆,开展家长工作坊、亲子阅读等活动。

此外,中大社工还提出了“1+3青少年健康发展模式”,即1支青健同伴队伍加3种服务方式(课堂教育、社区倡导和媒体宣传),围绕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为密切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系统进行拓展。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