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强势来袭 未来的职场“拼”什么?
日期:[2018-07-05] 版次:[A06] 版名:[青职场]在数字化时代,新的创新革命正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人工智能成为目前科技界最热门的词汇。广州市政府近日正式印发《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到广州要成为影响全球、引领全国的IAB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聚区,建成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
人工智能正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不断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支柱。对于科技人员而言,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成就开发者和科学家的美好时代;但对于更广泛的大众而言,人工智能带来的还有“人工智能取代人”的隐患。未来人们需要拥有哪些技能,才不至于被人工智能淘汰?这不仅是企业大咖关注的话题,也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实习记者 郑洁芸
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发展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发展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它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革命,未来也将与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教育变革、思想变革、文化变革等同步,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更有可能成为人类社会全新的一次大发现、大变革、大融合、大发展的开端。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在认知、预测、决策和集成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得以应用:南都的写稿机器人1秒就能写出300字的春运稿;IBM公司的沃森机器人10秒就能给胃癌晚期病人开出精准详细的诊疗方案;律师事务所采用人工智能搜索、筛选文件,让法律工作自动化;谷歌的“阿尔法狗”甚至战胜了世界围棋第一的柯洁……也许你觉得这些离我们的生活还有点远,但是歌曲推荐系统、Siri语音助手、运动手环、汉英翻译机器等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悄然占据了我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不断地给我们制造惊喜,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在极大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对一些职业造成了威胁。据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与伦理学教授杰瑞卡普兰统计,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人工智能将取代其中的47%。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院长徐彦之也表示:“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给社会就业结构带来变革,旧式繁琐的手工劳动被新式高效的机器生产取代,会使得大量职业转型或消失。”据外媒报道,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交易所已从600名交易员减少至2名,这个“金饭碗”职业正逐渐被计算机工程师“夺走”,而人工智能正是“罪魁祸首”。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创始人兼总裁郭台铭甚至断言,未来20年,工厂中的流水线工人,工地上的建筑工人等将不复存在。
根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职业报告》显示,技术革新的浪潮首先将会波及的是一批符合“五秒钟准则”的劳动者。
“五秒钟准则”指的是,一项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作出相应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也就是说,这些职业通常是低技能,可以“熟能生巧”的职业。
根据这一理论,翻译、司机、保安、客服、家政、会计等职业在未来均存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
而在实践中,人工智能已经成功帮助劳动者完成了具有重复性的脑力工作。比如,支付宝的智能客服问题解决率已经超过了人工客服。这意味着,职业中可自动化、计算机化的任务越多,就越有可能被交给机器完成,其中以行政、销售、服务业最为危险。
但《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职业报告》也提醒读者,当我们在考虑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时,首先应明确,机器人所有行为的前提都是人类设定的计算法。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会使劳动者与人工智能的分工日趋明显——重复性、简单性、危险性任务由人工智能完成,劳动者的创造力得以更大发挥,转向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在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上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大家把AI翻译成人工智能,但是实际上我更愿意把它称为增强智能,智能化是增强人的智能,而不是为了取代人。”人工智能所做的,是将人类从重复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去从事创造性的精神文明建设。
那么,处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应该如何与时俱进,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发展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蚂蚁金服副总裁、首席数据科学家漆远认为创造性工作、情绪劳动以及设置KPI(关键绩效指标)和价值观的工作在未来仍将不可替代。人工智能本质上依旧是基于大数据的学习与训练,是基于人类给它的样本,而不具有创造力。牛顿能通过掉下来的苹果联想到万有引力,但这种联想无法用知识库和常识规则来解释,人工智能也就无法推理出人类的跳跃式思维,更不可能“学习”人类的创造力。
劳动者要想不被机器所替代,就要不断迭代更新知识储备,让自己的工作拥有更多创造性内容。虽然南都机器人可以1秒完成春运报道,搜狗公司研发的机器已经做到同声传译,但资深报道的记者、垂直细分领域的翻译人才仍不可或缺。来自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英语专业的郭同学就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信心,她认为机器翻译将不可能取代人工翻译,即使目前在遣词造句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涉及人类情感的表达中,机器是不能像人类一样意会出来的。她也提到,如果想在这个领域中拥有更高的竞争力,一定要选择一个专攻的方向继续深造。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则认为大量人力工作被取代的时点或许会加速到来,但他的关注点在于,人工智能将让人的工作变得更轻松。
他告诉记者,每个人都应该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AI正在赋能行业,包括医疗、教育等等,但未来希望赋能个人,让每个人都触手可及,在它的辅助下,人们从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意的、差异化的工作。刘庆峰表示,“未来,5天工作制可能变成2天,8小时工作制可能变成4小时。人类真正进入物质的按需分配阶段,这在人工智能时代有望成为现实。”
目前,我国也正在加快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步伐。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目前最顶尖的人工智能团队虽然由美国人带领,但中国的人工智能团队正在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人工智能知识已在中国企业之间传播,助力中国迈向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工场创始人兼CEO李开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