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传说非遗
日期:[2018-06-24] 版次:[08] 版名:[传说非遗]【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现存的文化记忆,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多彩非遗,就在你身边:你熟知的一段民间故事,你常玩的民间游戏,你的衣食住行,最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非遗的身影。让我们相约:一起感受多彩非遗的独特魅力、共享更美好的非遗生活!
6月9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据悉,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各区文化馆(非遗中心)、传承人群及社会单位,举办2018广州非遗资源活化行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专题活动。该活动贯穿整个6月,市非遗中心推出20多堂非遗优秀课程,开放各类传承人工作室、展览厅、民俗古迹点、乐社、武馆、医馆等50多个非遗点,涵盖全市11区,为民众带来70多场妙趣横生的非遗活动。目前,广州市共有15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5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50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想知道这些传承人和孩子们之间有什么趣事?快跟我们的小记者来揭晓吧。
特约小记者:冯美施、卢广澎、冯敏婧、丁子浩、冯机智 指导老师:徐老师
卢广澎粤语讲古《中秋舞火龙》
粤语讲古大师张悦楷是槎龙人,粤语讲古市级传承人彭嘉志也是地道槎龙人;源于此,槎龙镇泰小学在2014年开展了全校性粤语讲古校本课程。这一年,我入读该校,成为一年级小学生。每逢周一下午,我坐在学校体育馆里,听着台上粤语讲古省级传承人颜志图老师和粤语讲古市级传承人彭嘉志老师把广州的街谈巷议、名人典故、广府美食等娓娓道来。这周讲的是白鹤洞、高第街,下周讲的是刘永福、吴隐之……两位老师惟妙惟肖的演绎、风趣诙谐的粤语让我着迷,我渐渐地爱上了粤语讲古。
在家里,我缠着妈妈找粤语讲古的录音来听;在学校,我拜师学习讲古。随后,我参加了几期《岭南小古王》的录制。可能是“明星”效应吧,自从我上节目以后,我们班上以往有一些同学比较抵触粤语的,现在都尝试开口讲了。我参加广府庙会的讲古专场表演,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来听讲古的大多是老人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发现很多在广州出生、长大的孩子,都不会说粤语了。我的彭嘉志老师是“广州最年轻讲古佬”,他对我们说:“粤语必须传承!广州是一个包容又开放的城市,外来人口众多,普通话的盛行,少了许多广州地道语言环境,好多本土小朋友都不会讲粤语。讲古能培养孩子的记忆思维能力和果敢自信气质,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希望我们这些粤语讲古仔、讲古女能够成为粤语讲古的接班人,吸引更多同龄人来关注和学习粤语。2018白云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当天,我骄傲地用最爱的母语粤语,这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和彭老师搭档,讲述了《中秋舞火龙》的故事。相信我们的认真学习和快乐传播,必能让非遗“活”起来,代代相传!
广州市白云区槎龙镇泰小学四(2)班 卢广澎
传承人冯亦慧率领弟子现场表演洪拳
你知道洪拳吗?谭敏、黄飞鸿、林世荣等就是洪拳传承中的名人啦!我叫冯敏婧,今年12岁,跟爸爸练洪拳9年。爸爸冯亦慧是洪拳嫡传第八代传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拳代表传承人。细细个,我在妈妈背上,就跟爸爸到处传授洪拳、狮艺。爸爸常拿一些祖辈参加三元里抗英遗留下来的百年老兵器给我看。我最喜欢的是一把抗日刺刀,爸爸说这把刺刀是太公留下来的,它还跟太公打过“日本仔”呢!太公是本乡保甲长,广州沦陷时,日寇把太公抓走做担伕,太公半路逃脱,随后投身国民党政府军抗日。太公回乡后,常说能有命回来,全靠洪拳,叫大家用心习武防身。
在家庭氛围熏陶下,我3岁跟着哥姐一起“嘻呵”学功夫,6岁就获得省武术锦标赛儿童组金牌,这激起我对武术更强烈的兴趣;随后我多次在各级武术赛中获得金奖。现在我是中国武术段位二段,只要放假,就去当爸爸的助教。今年6月,爸爸的聚英武馆是洪拳非遗开放点,来了很多大小朋友,我很开心。
爸爸拜过16位师傅并精通各师傅所传。点解要拜这么多师傅?爸爸说,以前师傅都是外聘的,他们不会将全部武术传给同一个人,怕教会了就丢饭碗。洪拳是本地非遗,竹料又是武术之乡,既然那么多师傅把功夫传给自己,那他就有责任把它传下去。
爸爸有时自嘲开武馆赚不到钱,但他30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授拳,现有弟子上万人,弟子学有所成、获奖无数。冯美施姐姐在13岁那年才开始跟我爸学拳,习武5年就累计荣获省市区各类奖牌和证书21项,现在是中国武术段位三段,中考拿个体育满分这些更是小菜一碟。还有当年6岁的小男孩冯机智,从小体弱多病,让家人发愁。他家人偶然在电视中看到冯亦慧的洪拳介绍,电光火石间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就带着他来拜师学艺。短短两年时间,机智果然身体和自信心都棒棒的!正如美施姐说:洪拳把我们这些孩子锻炼成一个个遇事镇定自若、充满民族自豪感的人。师傅不仅教给我们武术,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武术已成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天练武几个小时,有血有泪有汗也有伤,还有更多的爱和快乐;强身健体、传承非遗,就这么水到渠成。
广州大同中学高三(10)班艺术班 冯美施
广州市白云区竹料第二小学六(1)班 冯敏婧 二(1)班 冯机智
非遗传播小天使丁子浩与老爸弟弟在现场
我5岁就学习主持及语言艺术表演,风格盏鬼。2015年,我8岁,广州市非遗中心招募“周末非遗课堂”小主持人。作为动物发烧友的我,第一次听到“非遗”两个字时,激动得不得了:“飞鱼?是要出海吗?”哈哈笑声中,我懵懂地踏上了探索非遗之路。我们小朋友最爱的,是广东木偶戏国家级传承人崔克勤老师的精彩木偶表演;我最好奇的,是岭南传统天灸疗法省级传承人符文彬医生“不打针不吃药”的秘方。七夕,乞巧传承人罗燕芬老师教我们变身“巧男巧姐”,一起“斗巧摆巧乞巧得巧”;秋季,潘高寿中药文化省级传承人卢其福老师带我们发现古老中医的养肺之道。通过几次“周末非遗课堂”,我由完全不了解非遗,到慢慢地去主动关注身边的非遗。平时,我会很自然地和小伙伴们甚至是叔叔阿姨聊上几句,如数家珍:醒狮、广东音乐是国家级非遗,粤剧是世界级非遗……当大家对我投来赞叹目光的时候,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有幸主持了近千人参与的“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8年白云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这活动别出心裁,以一对“父子”走访传承、致敬非遗、讲非遗故事的形式巧妙串联推介各非遗项目。我饰演“儿子”,饰演“父亲”的是广州本地音乐人、广州电视台十大歌手周星星老师。周老师给我讲戏:非遗技艺需要传承,非遗生存繁衍的文化土壤和群众基础,同样需要培育和传承。只有吃透这“父子”形象背后的价值内涵,非遗传承才更有说服力。白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徐翠娟副局长在现场告诉大家:白云区现有非遗项目8项,其中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舞火龙为省级非遗项目,重阳登高、郑仙传说、洪拳为市级非遗项目,广式烧味制作技艺及根雕为区级项目。白云区十分重视非遗工作,将进一步加大非遗项目挖掘、保护和传承力度,以更多种的形式让非遗走进群众生活,让市民在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让民族文化的血脉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广州华师附中实验小学五(4)班 丁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