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增城大埔围村:从养猪场化身创业园

日期:[2018-04-19] 版次:[A03] 版名:[青品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在此聚集


2012年以前,地处广州最东部的增江街大埔围村,是个猪场密布、臭气熏天、破屋林立、无人问津的“角落村”。如今,村里不仅有明艳斑斓的花海、整洁宽敞的马路、各具特色的屋宅,更吸引了大批返乡创业青年,赢得乡村振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农村很大,足以装得下年轻人的梦想。”90后大学生村官张帆2013年年初到大埔围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担任大埔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望着村口的万亩花海,细数着村中大学生创客,4年的基层工作让张帆更加坚信: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吸引年轻人。

据了解,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团增城区委以大埔围村为切入点,坚持“因地制宜、因难见巧、因势利导”的“三因”发展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立“青年之家”综合性青少年服务平台示范点,出台青年创新创业资金、政策支持措施,打造“领头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建立“两新”团组织等系列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2017年11月,大埔围村等4个广州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中国青年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冯贤婷




聚人气:百亩花海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大片的鲜绿与点缀其间的缤纷花朵,夺人眼球的巨大花朵装饰魔方,憨态可掬的吉祥物,迎风转动的风车……一走进大埔围村,外人很难不被村前的这片百亩花海吸引。

张帆介绍,2012年,大埔围村在集中整治个人承包的“散小乱”养猪场的同时,整合盘活了村前的80多亩农田,引进“花海”种植加工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开始了对村庄环境的美化与村庄发展的探索。2016年5月,大埔围花海向外推出,一时间村内涌入大批游客前来赏花、看花,依靠花海经营,村民把自家闲置房屋利用起来,各种农家餐馆、农家旅舍、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正是看准了这一机遇,叶碧玲放弃了在广州市区的工作,依靠大埔围花海开了一间“幸福花圃”。“前前后后差不多准备了一个多月,改造房屋、添置材料、购买鲜花……在家人的支持下,我梦想中的花店终于开张了。”叶碧玲介绍,“幸福花圃”主要通过线上对接线下,在网上发出订单后,全家人共同承担配送任务。

除了家人们的帮助,更令叶碧玲高兴的是,“幸福花圃”开业后,还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据了解,为扶持青年创业成才,2008年以来,团增城区委创造性地实施了“增城市青年带头创业致富工程”“青年创业展翅计划”,全面启动“青春惠民富民行动”,由政府为优秀创业青年提供贴息贷款,鼓励大埔围村创业青年返乡创业,有效解决青年创业资金瓶颈问题。制定出台《大埔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奖励办法》,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对租用大埔围村村民、合作社或村委会房屋,尝试进行创业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补贴奖励。

“良好的创业环境,政策的支持,对于我们创业者来说是非常大的吸引力。”叶碧玲感叹,“与其说是我一个人在创业,更像是一个人带动全家创业。”


引团队:大学生回乡创业画美丽乡村

在大埔围村广场一侧,巨幅大埔围山水画和绿色植物融为一体,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这个景点就得益于大埔围青年创业代表叶建基。2016年从广州大学毕业后,叶建基没有选择留在机会相对更多的广州市区,而是带上了两位同学回到家乡,在大埔围村注册成立π艺术工作室,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记者看到,工作室由叶建基家的老房改造,保留了大部分的砖石,通过重新刷漆、设计,最终变成了一处极具艺术感的办公空间。除了为商铺、私人场所等进行墙绘,叶建基团队还为村里的墙壁进行绘画创作,绘制一幅大型的大埔围风景画,不仅将村庄美景栩栩如生地搬至墙面,也成为创客空间独具特色的外壁,大埔围村也因这些艺术创作而显得生动活泼。

“整个前期投入不到1万元,而仅仅一年时间,团队就创下营业额近70万元的收入。”叶建基告诉记者,回村创业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不仅老房改造为工作室减轻了租金负担,熟悉的乡音乡亲、家乡的支持也给了他们更多创业的勇气。“我是本村村民,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把艺术带回农村去。”叶建基说。

为广泛凝聚青年人才,近年来,团增城区委加大“领头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力度,示范带动更多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积极开展“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选拔活动,充分调动农村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吸引更多农村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搭平台:凝聚高校构建课外实践基地

除了为回村创业的年轻人提供支持,大埔围村还携手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省环保技工学校等增城属地的众多高校,创办了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目前,大埔围村已经吸引了广州微旅、π艺术空间、幸福花圃、点指色彩工作室、心艺教育、艺耒工艺坊、长记文化工作室、华艺园客家风味馆等10余个创业项目进驻。

“除了课堂上教学,还要把项目实践放到生活中,让学生去操作。”艺耒坊负责老师腾珍珍介绍,2015年,广州松田职业学院与大埔围建立合作关系,成立艺耒手工创意坊作为校外实践基地,围绕软陶工艺品、延纸工艺品、植物染、蜡染、扎染等项目,在校召集对手工感兴趣的学生,然后加以市场化,“可能学生的创作很好,但是并不适合市场,我们老师的作用,就是让他的作品和市场对接,指导学生怎么开发”。

此外,团增城区委还联合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打造近5万平方米的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现了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个项目、成就一个“老板”,为大埔围村创业青年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实践场所,实现在校园内也能创业的目标。5年来,共举办各类创业技能培训58场次,覆盖青年近万人。

“目前,我们正联合增江街,在大埔围村筹建一个全新的创业孵化器——增城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园。”团增城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与现有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增城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效整合,扶持青年自主创业,注重增强青年创业意识,掌握创业基本要素,学习创新思维实施创业活动,并给予创业团队课程训练和开办公司的场地支持、实操指导。未来,整个产业园将划分为宣传展示区、运营办公区、孵化培育区、多功能培训室等区域,满足不同类型青年创业者的发展需求。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