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八十七中: 提炼本土文化,玩出德育新花样

日期:[2015-11-22] 版次:[06] 版名:[德育风采]
理想与信念2015活动-十公里徒步。

文/记者 黄嘉欣

 

位于黄埔区的广州市第八十七中学(下文简称“八十七中”) ,北靠将军山,南眺珠江水,是一所拥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完全中学。学校以“负责任的教育培育负责任的人”为办学理念,力求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进而从生态德育入手,以黄埔文化积淀为后盾,以学生为本,启动创新德育的按钮,学校开始了德育的全新尝试。

 

放手不干预,自主选择乐在其中

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星期,往往是新生对学校规则和文化进行摸索的关键时期。以前八十七中的军训,一般交给军事基地代为组织,错失了这一熟悉校园、培养学校归属感的机会。为了弥补这一缺失,今年学校组织在校内军训。军训之余,主题班会、小组建立以及小组活动也有条不紊地开展,一步一步组建起班级文化。新生们一边在军训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一边在小组活动中感受班集体的可贵。

在军训快结束时,高中的每个班几乎都举办了烛光晚会。与以往老师组织联欢活动不同,在活动策划之初,每个小组提出晚会方案,所有学生对方案进行投票,最后获得票数最多的小组全权组织活动。在班主任不干预活动策划的前提下,策划小组争取全班同学的配合,既锻炼了组织能力,也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让烛光晚会变成充满欢乐与感悟的大聚会。

 

宣誓变课程,转变思路开放心态

八十七中的成人宣誓仪式,将原本模式化的成人宣誓活动变成了“理想与信念2015”课程。学生们从学校到大学城徒步10公里,在大学城,每个小组要在高校中完成“大学印象 style”任务,即每个人至少探访两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去学校附近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学生完成“历史照亮现实”任务。之前学生被动参与的活动流程,变成主动完成的课程任务。最后到了成人宣誓时刻,每个人对于誓词中理想信念的描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方法上将活动变成课程,由填鸭式教学变为体验式分享。尝试背后,是德育方法和德育思路的转变。学生处主任张义豪将这种尝试总结为“新旧思维碰撞”。“在新旧德育思维的碰撞中,受益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张义豪表示,学生从被动接受安排到主动担当责任,班主任从紧抓不放到放手让学生组织策划,心态上也从事事求稳到容忍失误,老师和学生都在开放包容的氛围下共同成长。

 

德育课程化,扎根于文化土壤

在德育新尝试的背后,是文化积淀的厚积薄发。黄埔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这里曾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槛,也是世界透视中国的窗口。八十七中总结出南海神庙“官祭、民趣、航海、名流”四大文化主题内涵,将浓厚的历史意蕴渗透进课程当中,形成“丝路扬帆”特色课程。

据校长曾庆华介绍,该课程于2014年申报成功,分为“明礼”、“雅乐”、“尚和”三个组成部分,提炼出的开放、包容、责任等育人理念,不仅加入了展现黄埔文化的特色课程,还包括了培养开放包容精神的德育课程,更融入到八十七中的校园文化之中。“这一片丰沃的文化土壤,为八十七中的德育建设提供了基础,也给未来更多的德育新尝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和灵感来源。”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