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单身节 ”之后 :为狂欢埋单

日期:[2015-11-19] 版次:[A08] 版名:[青聚焦]
双十一是快递业的一大挑战。

若干年前,双十一还是以光棍节著称。但到了2009年,淘宝第一次11月11日促销活动时大打“购物节”主题,打出“就算没有男(女)朋友陪伴,至少我们还可以疯狂购物”的广告语。渐渐地,光棍节被人们遗忘,“购物节”成了情侣们另一种秀恩爱的方式。很多单身青年,因为“剁手”而变成了“单手”青年。

今年11月12日零点,天猫双十一交易额达912.17亿元。广东的剁手党们当仁不让地成为全国最土豪的网购王,全天交易超过93亿元,是去年的两倍以上。在不知不觉中,双十一已经逐渐改变亿万人民的消费习惯。而作为网购大军主力队员的青年人们,在狂欢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消费观上的问题。

采写:本报实习记者  周司琪 

 

过完“购物狂欢节”再过“退货节”

18秒成交破亿、1分12秒破10亿,12分28秒破100亿元,1小时13分破300亿、17小时破719亿元……截至12日零时,第七届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成交额达912.17亿元。

作为天猫的老竞争对头,京东发布数据称,双十一当天总下单量也超过3200万单,同比增长130%,仅8分钟,京东宣称其订单量超去年双十一全天总数。

今年,广东省则将双十一交易额的榜首收入囊中,被冠以“最败家”的称号。

但是在购物狂欢,全民买买买的气氛中,一些常见的“怪象”也逐渐暴露。在距离双十一结束不到一周时,一条双十一退货574亿元”的消息曾引发了网友热议,该消息称,目前双十一退货率已达到63%。虽然淘宝未针对事件进行官方回复,在双十一历史上,阿里也并未公开公布过退货问题,或者将退货销售额从当天销售额中扣除。但是,在各大网络平台,一些“剁手族”也纷纷发表了想退货的言论。

“东西不行想退货,买了一堆用不到的东西想退货,疯狂购物导致信用卡过分透支。”这些在年年双十一后都会出现的现象,也暴露出当下的一些消费观问题。

 

透支消费 疯狂完后要“吃土”  

今年22岁的王小姐在一家投资公司上班,一个月拿着3000多的工资。但在这个双十一里,她用信用卡消费了3000多元,加上之前的消费,她已经透支了9000多元。而这已经超出她还款的能力范围。 

王小姐说,自己其实是一个理智消费的人。但是,当双十一被各种朋友圈刷屏后,连曾经劝她不要冲动消费的朋友也只给她丢下一个字,抢!

“那个氛围别说透支下个月,下下个月,连土都没得吃了。”王小姐懊恼地说:“想要刀,把自己的手剁掉。”

对于如何还钱,王小姐说只能先去找朋友帮忙,或者找个兼职,补贴一点是一点。

眼下,透支消费已经渗入到很多行业。据互联网金融平台挖财的记账大数据显示,对比记账用户预算数据和实际网购金额数据,截至11月12日,有16.28%的用户购物金额超过了自己的预算。   

 

冲动消费 买来东西就后悔

相比之透支消费的“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是量力而行,有多少花多少。但是,当面对铺天盖地的打折促销广告时,还是会有很多人经受不住价格的优惠。就读于广州美院的莫同学就是其中一个。

在双十一凌晨,因为小码被抢光,莫同学买了一条中码的裤子。当时急着抢货,也没考虑太多。可是当她收货试穿时才发现根本穿不了。“估计是款式比较大,那裤子穿上去挂都挂不住。”她说,“当其实也不是没想到可能穿不了,但看它那么便宜,还是没忍住。”

对于自己的消费行为,莫同学承认是有冲动的成分。但是她表示,自己并非个例,身边很多的同学,特别是女生,都会有这样的行为。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530个受访者中,有24.4%的人直言自己就是冲动消费的“剁手党”,这其中“败家女人”占据了71%的份额。

 

诱导消费  其实并不是我想买

在广告界,有一句经典的话:“当消费者没有购买需求的时候,我们就帮他创造购买需求。”事实上,不少消费者的需求,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确就被创造出来了。

“双十一之前,我有很多无门槛抵扣券,而且很多店铺在双十一当天都会用很大的字在主页上写上前多少名免单这样的字样。”刚入职场的胡女士告诉记者,这些代金券和免单名额是诱使她购物的主要原因。而在最开始,她并不打算参与到这次双十一购物当中来。

“因为曾经有过糟糕的购物体验,这次本来是不打算买的。可临到跟前,手机上各种优惠促销,商家派发的各种优惠券,让我最后没有忍住。”许小姐说。

“仅限今日”、“今日特惠”、“明天涨价”这些不实语言,在早年以前,都是众多“剁手党”中招的典型模式。对大降价,他们显得全无抵抗力。

 

理性消费  只买需要的

每年双十一,有人无所顾忌,继续“剁手”,有人则趋于理性。24岁的许小姐将购物清单拿给记者看。一边翻一边解释,“这个化妆水专柜卖160,我觉得有点贵,一直没买。这次网上旗舰店只要78,还用了点红包,就只要60多块。”

这个冷静地给记者算价格的许小姐,也是一个职场新人。虽然在双十一当天,她也说自己成了“单手”,但是买的东西都是以前加到购物车的,或者早就去实体店留意过价格,看到确实有很大的实惠才会买。

除了去实体店看价格,她还会留意商品的历史成交价,“有些店会在双十一当天提价再打折,其实不会便宜多少。”许小姐说,“双十一是用更少的钱买更好的东西,但前提是,我现在需要这个。”

 

分析:

大都是“怕吃亏”和跟风惹的祸

对于“双十一”一些网友们近乎“疯狂”的购物行为,河北友爱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李少成表示,“剁手党”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源于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因为现在社会物质化严重,在所谓的便宜面前,很多人都会“买买买”。而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才会大肆宣传。”

虽然说,乘着商家打折促销,以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过了度,却又是另一回事。

“在双十一之前,各大网站、商场大量宣传双十一当天购物的各种优惠,这种措施一定程度上会令人们心中产生这些网站、商场的商品物美价廉的印象。”李少成说,碰到这样能省钱的机会,人们内心“怕吃亏”贪小便宜的念头便开始作祟,于是他们疯狂购物。

李少成解释说,“怕吃亏”的心理影响了人们正常的思维,怂恿他们继续买更多的商品。同时,这种心理也会让人一听到有便宜货就只管买,根本不考虑自己是否需要。

除了“怕吃亏”,不少“剁手党”还怀有一种“盲目跟风”的心理。李少成说,“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别人都在买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所以因为跟风、从众而购物的人也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难真正判断哪些商品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一时冲动就下了订单。”

此外,李少成还表示,从心理学来讲,疯狂购物的行为背后,有着很多的心理、社会问题的折射。倾力于疯狂购物的人,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价值感、满足感不足,所以一定程度上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抢购便宜商品上。

“很多时候,人们会发现,自己很忙过一阵子后,比较爱购物。大约是心理上觉得工作那么辛苦,亏待了自己,所以购物就成了一种排解压力的有效手段。”李少成说,“有些人在某段时间内觉得自己缺少愉悦感,也会爱购物,看逛、比较、试穿、买单,这些行为本身会让肾上腺素分泌加快,使人处于一种对外界无知无觉的激情状态里。”

 

支招:

购物还需回归理性

对于网上“疯狂购物”的消费行为,广州市消费者协会也发出提醒建议: 消费者切莫“冲动”消费

不管是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还是即将来临的双12、圣诞、元旦、春节……各个节日商家都会打折促销,消费者不能因商家的宣传而冲动,购置大量的无用商品。等到冷静后再后悔,其实会带来更多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在购买商品时,注意货比三家,除比较价格外,还可以选择信誉好、口碑佳的商家购买商品;注意索要发票或收据,还应对网上商家的宣传、活动、聊天记录、订单详情做好截屏留证;不要随意听信其他好友发来的链接和图片;注意在电脑等设备中安装一款安全可信的安全杀毒软件;注意定期更换网购账户密码,在购物条件中优先选择货到付款。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