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真的只是“佛系”吗?
日期:[2018-01-11] 版次:[A06] 版名:[青视野]前段时间,微信公众号《新世相》所推文章《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引起了微信朋友圈的疯狂转发,许多关注量10W+的微信公众号也纷纷转载。
文章总结了90后青年的共同点——“佛系”,大概意思就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比如,佛系交友:点赞皆缘,爱心鼓励;佛系追星:不接机,不控评,不反黑,不拉踩;佛系食客:吃啥随便,永不挑剔;佛系买家:不差评,不晒图,东西不好也不急躁……随着关注度的增加,网络上随之涌现出一批公众号文章,《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第一批90后的眼睛快瞎了》、《第一批90后已经开始油腻了》等等,更无意间给90后贴上了“丧”的标签。
90后是否正如公众号所说那般“佛系”?“佛系”是否是90后生活的全部真相?本期,我们一起探讨90后的“佛系生活”。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实习记者 王瑜
“佛系”所引发的精神共鸣
“佛系”生活何以挑动了公众看待90后的敏感神经?
“从学校进入社会,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快速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都让他们压力增大,产生迷茫、焦虑以及自我怀疑的情绪。”
面临升职、就业、升学考试等压力,90后的自我调侃普遍表现出对生活压力的焦虑感。去年的4月20日,新华网推出的大型网络调查《90后真已陷入“中年危机”?》,近六成网友不认为90后算中年人,但同意90后遭遇“中年危机”这个说法。在引发90后焦虑的几大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收入少;价值观缺失;工作压力大。在共同的焦虑感触发下,“佛系”成为焦虑情绪的抒发宣泄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任田丰曾分析称,当前我国整体还处于改革和变动的快速发展阶段,青年作为“危机的一代”,在就业、发展各方面都存在挑战,青年的生存压力相对加大。
在“佛系”之前,青年人群中弥漫的“丧文化”气息也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不论是“葛优躺”的走红还是“佛系”的戏谑,90后,作为互联网工具的主要用户,目前微博上最活跃的用户年龄段,都是通过互联网转发和分享自己的负面情绪,释放压力。
当“佛系”遇上90后
“佛系”青年的突然火爆,让90后这个群体再次变成人们关注的焦点。社交媒体上的90后,更是对这种与世无争、云淡风轻的处世态度产生了强烈共鸣,纷纷以“佛系”自嘲。90后不约而同在“佛系”系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佛系”称号。
小龙在广州一家国企上班,91年出生的她认为,“佛系”就是“顺其自然,不过多强求。生活中很多事都由随缘来解决。”看到《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这条推送,她马上联想到自己每天在早晚高峰挤地铁,在拥挤的人潮中放空身心,任由人推挤着走的感觉。“就算被人踩了几脚,插了队,抢了座位,我的内心也是毫无波澜。”
博士生王樾坦言佛系食客是和自己最像的,他笑着告诉记者,“不挑食,没有最爱,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另外王樾也是拖延‘佛系’,赶deadline或者赶飞机高铁时,一开始总不紧不慢,等到时间很紧了,再告诉自己现在着急也没用,“事情已经发生,面对现实,做到能做的就好”,王樾认为。
网友们还发明了各种高端玩法,佛系粉丝、佛系员工、佛系甲方、佛系前任,从考试到恋爱,从健身到网购,似乎都找到了“佛系”的打开方式。
“佛系”不是90后的常态
90后的大范围转发跟帖,公众号文章的大肆喧哗,似乎无意间塑造了90一代彻底“佛系”的集体形象。90后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佛系诚然是一种处之泰然的小确丧,但是根本就不是你我他的常态。90后根本就不是一棒子就可以全都打死的一类人,有默默奋斗的90后,也有功成名就的。”90后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Brant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
王樾觉得自己不全然“佛系”。“在人生一些重要的转折点,肯定要好好把握而不能随缘,毕竟要对自己人生负责。和家人保持亲近联系,聆听朋友的倾诉,这些对我而言都是走心的。我还会一直坚持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营造一种仪式感,做个自我的阶段总结,煽情一番。”
90后女生冰冰更倾向于追求“非佛系”的质感生活。她觉得,工作上的“计较”就是负责任,而幸福的爱情和婚姻都要用心经营。她坚持一个星期健身三次以上,定期汗蒸按摩,“女孩子25岁之后要克服的太多了,紫外线、地球引力等不利因子都在促进着我们的衰老下垂。所以护肤品我也是领着丫鬟的工资,尽量买贵妇的品牌噜。”
70后与80后同样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市民陈女士说,“我了解我的女儿这一代,即将或者刚刚踏入社会不久,以他们的经历,肯定难免心理上有不适应的地方。他们抗压能力肯定不如我们这些下海闯荡的人。不过,我还是可以看出他们很努力。在我的眼里我的女儿很优秀。”公务员林先生则坦言,“‘佛系’安在任何一代身上其实都成立,它代表的是一种比较随性的态度。90后上网更多,所以目及之处都是90后的自嘲。他们习惯了生活中认真做事,在网上嬉笑怒骂。”
认真与随意之间
把握好生活的标尺
“佛系”与90后相遇,引发的不仅是对标签的探讨,更是标签背后青年人面对生活压力与理想追求,如何平衡认真与随意两种生活态度之间的问题。
公务员小高觉得“佛系”也无可厚非。作为一名90后,她承认自己是“佛系”青年,并表示不需要扮演别人眼中三好青年的完美形象。在小高看来,接受自己的缺陷且承认自己的不完美,这才是真正的做自己。“我可以有多随意,就可以有多认真。”
相反,大学生左宗阳则表现出对过分随意的忧虑,“只要缺乏危机感,就会安于现状,而人总是会不断适应周遭的环境。如果周围人都不争,自己也会降低标准去适应。如此恶性循环,很多人就出现碌碌无为,所谓‘与世无争’。佛系行为,是一种亚文化,是缺乏危机感,缺乏拼搏勇气的侧面体现。”
王樾认为,“‘佛系’就是一种与现实生活磨合过程产生一种带有保护色彩和实用主义色彩的随缘心态。但我觉得一些原则,一些自己信奉的理念,一定要坚持,而对于各种琐事,随意其实无伤大雅,反而会让生活过得更自如。我的一个理念是,坚持几个大的方向和基本观点,然后生活还是随意点好,自在。”
事实上,“佛系”不是彻底的“丧”。不大走心的佛系活法也并不全然消极,不焦灼、不过于强求,未尝不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年轻人有拼搏、有奋斗,有成功的热望、有向前的激情,不过,也难免会有缓下来、松下来的念头——毕竟弦不能绷得太紧,容易断。所以,即便不是生活的常态,“佛系”一说,也承载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快与慢、进与退的思考,乃至追求。
但是,云淡风轻、浑不着意的同时却不可以迷失自我。青年人在坚持与随意之间,重要的是把握好生活的标尺。生活不是漫无目的的修行,前行的帆船可以停靠,但也总归要驶向既定的彼岸。有所坚持的“佛系”,才是生活的真实原貌。在这个问题上,90后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