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塞志愿者 向世界展现中国志愿风采
日期:[2018-01-11] 版次:[A03] 版名:[奋斗的青春最美丽]2007年1月27日,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赴塞舌尔服务队的10名志愿者踏上被誉为“印度洋明珠”的非洲岛国开始他们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至2017年,广州青年志愿者援助塞舌尔志愿活动已经走过第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里,七批志愿者陆陆续续踏上这片异国土地,把知识和健康带给这个需要帮助的国家。今年,第八批志愿者也已到达塞舌尔,他们将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向塞舌尔展示中国志愿者的形象。从本期起,本报将推出援助塞舌尔志愿者系列报道,带领读者走进这群志愿者,了解他们丰富多彩的海外志愿生活。
采写:本报记者 周司琪
2007年第一批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计划塞舌尔志愿者
志愿岗位:儿科护士
“回想起在塞工作、生活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我满心感慨。一路走来,我在踏踏实实中多了份收获,平平凡凡中多了些感动,磕磕碰碰中多了点成熟;在不断思考及细细体会‘奉献、友爱、团结、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的同时,深深地感到自己是在与信心、希望和爱同行……”第一批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范薇称。
2007年1月27日,经过30小时的飞行,范薇终于到达了塞舌尔,一出机舱,便觉得热浪扑面,三十多度的高温下,整个人热汗直冒。这也导致范薇产生水土不服的症状,接下来的日子里,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日光性皮炎、甚至是被蚂蚁咬后出现过敏性反应,范薇也一一“领教”了。
庆幸的是,九位如兄弟姐妹般的队友,一直给范薇帮助,“腹泻的时候,有人会端上一锅煲好了的清淡润口的东北大米白粥、递上一杯倒好的水;当皮肤被晒得脱皮,布满白色斑块时,每个人都会热心地把自备的药品送来……”大家就像亲人一般,缓解了范薇对家的思念,也让她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每次回想在那里生活的点滴,范薇的心中就充满了感激,队友间的奉献、友爱让她对援非一行充满了信心,“这是一种与信心、希望、爱同行的信心。”
初到塞舌尔维多利亚医院儿科,范薇的工作就遇到很多困难。除了自己熟悉的科室,她还要兼顾内科、外科、骨科、五官科、皮肤科、口腔科等各科室;“联合国”医生们各国的语言也让范薇常常分不清。“一开始感到无力,有点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胜任这里的工作。”
虽然工作很是头疼,但范薇却没有退缩。她详细地记录下用物的摆放、工作的流程、交班的书写,甚至利用下班时间蹲在药柜前逐一记下药名,把同事的交班整版的抄下来,回家一个一个地翻译,弄懂并尝试运用。“那段时间,听到最多的是‘你很努力’‘你很细心’等,但赞扬并不能使我觉得满足,只有当我能独立上班、独立管理病人、自如进行操作时,心情才稍微轻松。”范薇坦言。
说起一年来的收获,范薇表示塞舌尔小朋友的笑容是她觉得最宝贵的东西。“记得我在塞舌尔的第一个夜班,几个小朋友一见到我就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今天是他们其中一个孩子的生日,他们要秘密搞一个庆祝party,想让我给他们讲几个英文小故事、唱几支中文歌曲。看着他们一双双期望的眼睛,我只好答应忙完治疗后会过去。我永远忘不了他们一见到我就欢呼雀跃地从床上跳起来,拉着我的手,十分快乐的样子,忘不了他们支着脑门认真听我读英语故事的专注,也忘不了我唱中国歌曲时他们高兴、投入的神情,更忘不了他们合唱克里奥语歌曲,跳当地舞蹈时动人的笑容。望着他们的笑容,我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世界就是如此纯粹,没有苦痛,只有美丽的明天。”
2008年第二批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计划塞舌尔志愿者
志愿岗位:汉语老师
作为仅有八万人口的塞舌尔唯一的汉语教师,段希任教于塞舌尔成人教育司、远程教育司、国家旅游学院、英国河中学、蒙弗罗瑞中学、博罗尼中学、普勒桑斯中学等7个教学点。她的学生从十岁到六十岁、从黑皮肤、白皮肤到黄皮肤、从中学生兴趣班到成人班等共七个班级近两百名学生。这个数字创下了塞舌尔人民学习中文人数的历史新高,比上一年翻了一番。
由于教学地点分散,段希每天要奔波于2-3个不同的教学点,这就需要她不停地赶车。“有的地方交通不便只能步行,最远的一个教学点——国家旅游学院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需翻山过海到另一座山头,山路崎岖弯急路窄,每次坐公共汽车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惊险,而且经常没有座位只能站着,每次上一次课就基本上耗去了大半天的时间,无法按照正常作息时间吃饭。”
除了需要不停赶路,塞舌尔的学校教学条件也很是简陋,“没有电灯,没有风扇,没有多媒体教学器材,没有中文教材,甚至连粉笔都要自己在教育部领取后提前准备好。”即使这样,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的热情还是让段希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经过大半年来努力,段希所有的学生均已熟练掌握了拼音尤其是最难的音调,并能够书写简单的汉字,可以顺畅地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别开生面的“奥运专题汉语课”、“中国民间艺术鉴赏课”“中国神话故事课”等让他们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说起自己的学生,段希也是如数家珍。NANA是段希最喜欢的学生之一,她是一名俄罗斯血统的女孩,今年才十岁的她就已经精通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罗斯语、罗马尼亚语等五国语言,她的语言天赋让段希叹为观止,学习中文不到半年,她已经能够熟练背诵好几首唐诗,能够用标准的音调跟段希简单地对话,而且还饶有兴趣地学习了写毛笔字。
JOEL是一名身高1.86的十六岁男孩,已经正式学习中国武术两年了,精通棍棒和拳术,他的理想就是毕业后去中国的少林寺,立志做一名功夫高手,并且家里人都非常支持;DANNIEL也是段希的得意门生之一,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是一家电脑公司的经理,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是从未间断过中文的学习,他的发音非常标准,当段希邀请她的队员们去到课堂与学生们对话交流时,大家都连连称赞,DANNIEL非常幽默地回应:“那是我们的老师教得好!”
段希表示,目前,汉语教学在塞舌尔已初有成效:在塞舌尔大街上随处可碰到热情用中文“你好”打招呼的本地人;一些没能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学纷纷向教育部提出申请要求,因为只有一名汉语老师精力有限的缘故,最终教育部长亲自指示增加了一所中学的汉语课程。同时,塞舌尔最大的旅游公司CREOLE HOLIDAY也向塞教育部发出邀约,想聘请唯一的汉语教师兼职担任亚洲区导游兼翻译。在教育部专门举办的赴中留学生欢送会上,部长在发言中特别指出“代表塞舌尔国家教育部感谢来自中国的志愿者,汉语老师段希的辛勤工作”。这些都让段希觉得自己之前付出的辛苦是值得的,“志愿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付出的是点滴踏实的服务和细水长流的坚持,收获的是助人自助的快乐和中非人民的友谊!做志愿者是快乐的,我愿将志愿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