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创新奖出炉
日期:[2017-11-30] 版次:[A03] 版名:[青关注]11月26日,由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广州社会创新论坛暨广州社会创新奖颁奖典礼,在广州丽柏国际酒店隆重举行,现场发布了广州社会创新报告,揭晓了“十佳社会创新项目”、“最具成长潜力项目”、“社会创新入围项目”等奖项。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近年来,各地都在推动社会创新发展,与北京强调政策创新、深圳力推技术创新不同,广州的社会创新最大特点是“草根性”,许多社会创新出现在社区,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具有自下而上、自发自觉、社会需求驱动的特点。
在公益观察人士看来,广州的社会创新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受到政治环境、文化氛围和人口结构等结构性要素的影响,广州整体上社会创新氛围还不算浓厚,尤其跨界融合程度也不算高。因此,广州社会创新基本盘的描述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对推动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活动开始之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周如南首先上台致辞,并发布广州社会创新报告。在回顾了2017年社会创新行业发展概况和两届广州社会创新奖评选历程后,他表示当前广州社会创新领域,大部分组织社会服务的产品化程度不足,且尚未形成可持续的运营模式,未来可通过政府采购、公众参与和品牌传播三个层面增加社会对服务的需求。此外,为了进一步推动广州社会创新的发展,应加强对社会创新中介平台的建设,为相关项目提供网络支持、研究支持和交流机会等服务。
此次社会创新论坛,邀请了多名来自各地的社会创新领域学者和实务专家,共同探讨广州社会创新发展思路,为广州社会创新发展把脉。
“近年来,中国掀起了一股社会创新的热潮,其发展趋势呈现出以组织模式的创新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新方法新工具为手段、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动力这四个特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邓国胜教授开场为在场各位理清中国社会创新发展的趋势后,灵山慈善王文秘书长、“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发起人贺永强和古村之友执行秘书长邢晓雯,分别就青年群体社会创新和乡村复兴社会创新进行了发言。
随后,来自广州本土的五位嘉宾,就广州社会创新的发展环境,针对公益组织如何开展跨界合作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当前社会创新领域跨界合作层面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第二届广州社会创新奖于2017年9月启动评选,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广泛关注。据主办方介绍,经过网络评选以及专家评审,最终从150多个参评项目中评选出“十佳社会创新项目”、“最具成长潜力项目”以及“社会创新入围项目”,获奖项目达到60个。
获奖项目有“为爱麦跑”等企业主导的CSR项目,有“蓝信封留守儿童书信陪伴”等社会组织实施的公益慈善项目,还有“智能魔杖”一类由创客团队的创业项目,获奖主体横跨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大部门”。
主办方表示,获奖项目呈现出创新和跨界的特点,各个项目均拥有清晰的目标以及精准的定位,能够整合不同的社会主体,使用非传统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并产生可见的社会效果,项目针对的社会问题具有公共性,在条件类似的领域或者社区有示范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