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还是不跳,你真的想好了吗?
日期:[2017-11-23] 版次:[A06] 版名:[青职场]如今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找工作时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是,大学生求职者中频繁跳槽的现象仍旧普遍存在。
根据一份针对于大学毕业生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有38%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就选择离职。其中“211”院校毕业生离职率22%,非“211”本科院校占33%,高职高专院校达45%。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毕业一年以内,有40%的人会选择跳槽,毕业两年内会增加到50%,毕业三年内高达60%,也就是说,有60%的毕业生三年内至少跳槽一次。进一步研究发现,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本科:49%,高职高专:46%)和“薪资福利偏低”(本科:42%,高职高专:48%)。
可见大学毕业生工作后频繁跳槽已不是罕见现象。面临跳槽困扰的我们,应该依据什么慎重地做出最终的决定呢?本期“青职场”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建议。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实习记者 盘香霖
主动积极型跳槽:一般个人能力较强,可以有更好的平台,而本来的公司无法提供这样的平台或者机会。又或者是自认为付出与收获无法匹配,在加薪问题上无法与公司统一意见,于是跳槽到可以提供理想薪资的公司。面对此类跳槽,需先对下一家公司摸清底细,若与现有公司比较起来有明显优势,能激发自己的才能达到职业生涯的新高度,就可以大胆跳槽。
主动消极型跳槽:跳槽人对职位、前途、薪资没有强烈的不满。但因为工作环境或者人事关系的问题,导致前面三点也变得有些不可忍受,于是综合考虑选择换个新环境。面对此类跳槽,消极情绪是主导,消极情绪一旦产生,必须花时间去找症结,充分沟通及努力无效的情况下,跳槽才会成为最后的选择,否则跳槽后的职业生涯可能会有新机遇,也可能出现问题。切记不可上头,一点儿小事就走人。
被动积极型跳槽:跳槽人基本上是行业里有些头面、名气的人物,猎头来抢人寻求合作。对于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来说,很少适用于此种情况,但同时也提醒着我们,经验和人脉是积累出来的,当我们对于职业生涯做好明确的规划,踏踏实实增强自身能力后,面对跳槽也能拥有更多的选择。
被动消极型跳槽:说是跳槽,实际上是公司用各种手段(借口),要你走人。这种情况下相当于职业生涯的低谷,你走了公司不会有任何损失。在进行下一阶段的求职之前,要先对自己的整体情况有个清晰地认识,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薪酬、待遇等短期利益上,而是要考虑长远的发展,做好职业规划。同时,通过工作来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逐步提高业务能力和社会经验,使职业生涯得以延续和发展。
一、在现有工作岗位上不满一年的
虽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职业生长周期越来越趋于快速化,但对于一般企业,尤其是传统型企业,因为本身能够给员工带来积累的速度并不是很快,所以,如果刚刚毕业,并且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待的时间还不到一年,那么对你而言,这时候离去价值是不大的。
二、仅仅因为与上司或同事关系不好的
人际关系相处的好坏,并不是判断跳槽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指标。这家公司本身是否可以给你带来发展空间,是否能够提升你的职业含金量,才是你最需要去考虑的。如果仅仅因为与上司或同事关系不好就冲动地想跳槽,而不考虑自己职业发展的连贯性,即使跳了,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三、近期正在进行学习和培训的
学习和培训是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职业含金量的一个必备手段,它可以使我们的知识结构从“单行道”变为“立交桥”,在社会上拥有更好的立足之地。如果在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所需职业资质的前提下,正在进行相应的学习培训,这时若要换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要经历初试、复试的繁琐,适应新公司、新工作花费的漫长过程,很可能引起培训的中断。另外,在你所需的职业资质还没有取得的情况下,你的含金量并不能得到足够的凸显。所以,只有带着你的“金子”跳槽,才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提示:你在一份工作中学习到的技能、知识和经验会伴随你一生。当然,工资和福利也很重要。在辞职之前,你必须要评估这个行动将会带来的风险,同时,你必须要对自己下一步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意识到这点,将会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帮助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