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就业报告出炉 二线城市就业率首次过半
日期:[2017-11-09] 版次:[A04] 版名:[青调查]2017年还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各大高校毕业生也已陆续步入正式岗位。据统计,今年共人795万应届生从高校毕业,95后正式成为职场新人的主力军。近日,各大招聘平台也发布了2017年高校毕业报告,对这批职场新人的选择进行详尽的分析。应届生薪资上涨、较多青年前往新一线城市就业,趋向互联网、小微型企业……都是今年的新变化。
采写:本报记者 周司琪
近日,移动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以2017年进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发布了《2017高校应届生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32.8%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北上广深工作,2016年这个比例为36%,在2013年则为51%。五年间,选择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数量持续下降。与之相比,2017年选择到二线城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比例有所上升,为51.8%,首次超过一半,较2016年提升7.8个百分点。
从7月份正式入职到现在,吴双已经完成适应了现在的工作节奏。今年6月,从广州一所大学毕业的他回到家乡成都,进入一家互联网教育公司从事内容运营工作。“做这个决定时确实有过犹豫,但现在看来,它是对的。”和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样,对于是否留在广州这座一线城市发展,吴双纠结过很长一段时间。“广州的机会相对更多,但是压力也更大。”
那段时间,吴双一边在广州参加各类宣讲会,一边留意成都的工作。“投了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过了面试,广州这边又没有满意的工作,就决定回去试一试。”
吴双称,在面试现在所在的公司前,他对成都的大环境并没有太多了解。“回来后发现,城市发展的速度远超你的想象。在这里,你也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现在,吴双一个月的薪资是税前5000元,这个数目在一线城市不算太高,但对他来说已算满足。“每个月交2000元给父母,和他们一起住,挺开心的。工作上也觉得很顺利,成长很多。”
一直以来,薪资都是高校毕业生关心的重点,据《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5074元,同比上涨14.1%。从薪资分布上看,有67.3%的应届生起薪不足5000元,3000-5000元区间的应届生最多,共占到总数的50.1%,17%的应届生起薪在3000元以下。
虽然低薪应届生不在少数,但据《报告》显示,在2017年应届毕业生中,也有近10%的人起薪超过8000元。其中,学校品牌对应届生薪酬的加成作用依然明显。2017年,入选教育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平均薪资为6018元,比全国高校均值高出20.3%。有7.1% 的双一流大学应届生起薪超过1万元,这一比例是普通本科的5.2倍。
早在去年11月,某普通一本院校毕业的小刘参加了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校园招聘,并成功进入最后的面试环节。在等待期间,小刘和其他候选人聊起薪资问题。“大部分人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甚至北京、上海名校的本科、研究生。他们的期望薪资是8000元到10000元。当时我听了吓一跳,因为我预期是6000元。”
虽然录取时个人的薪资均要保密,但小刘私底下和几个一同面试的人交流过薪资情况。“有几个名校毕业的薪资确实比同学历的人要高出1000元到1500元。”小刘说,“学校品牌是一方面,个人能力了也是一方面,有个薪资比别人高出1000元的女生,她的笔试成绩是95分,而我才71分。”
在某知名快消品牌做人力资源的Daisy坦言,学校好起薪高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个人能进全国排名前列的学校读书,说明其确实具备不错的学习能力。再经过四年的磨练,个人能力相比其他人确实强很多。”Daisy说,“从这些学校选学生会节省很多人力成本,不过最终我们看重的还是个人能力。”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各类新生产品和品牌层出不穷,品牌推广、产品营销也显得尤为重要。据58同城日前发布的《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及租房趋势报告》(以下简称《趋势报告》)显示,2017年毕业生简历投递增长TOP10的行业中,市场、公关、媒介占第一位,其投递量同比去年上涨529.1%。
广州一所大学读新闻专业的阿溟是个活泼开朗的女生,大学期间就活跃于学校多个社团,“我是特别自来熟的人,跟谁都能很快聊起来,面试的时候跟面试官就聊成了朋友。”今年7月,她进入一家初创型互联网公司任公关专员。她告诉记者,身边很多本专业的同学都进入互联网公司工作,运营、市场、公关,是多数人的选择。“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的少了,一方面是因为难考,另一方面是大家想去年轻化的公司,做一些年轻人喜欢的事情。”
除了选择的行业趋向年轻化,据《趋势报告》显示,相比之80、90后,95后更加特立独行,娱乐最大、兴趣多元、自我至上、爱吐槽、猎奇成为这一代人的个性标签。
随着国家对创业行为的鼓励以及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关怀,大量细分领域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爆发,产生了大量就业机会。而更强调自由、个性的95后们,在这些企业中看到了更多元的企业文化以及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趋势报告》表明,78.1%的应届毕业生倾向于选择10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5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更是占到了将近60%。
同样在一家初创型互联网企业工作的何旭在谈起几个月的工作感受时,用“收获颇丰”来表达。因为任职的公司处于初创阶段,何旭虽然职务是内容运营,但他所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线上、线下活动策划,新媒体号的日常运营,产品文案的撰写,这些都要做。”
在何旭看来,身兼数职让他迅速了解公司的整体情况,并在不断地实践中慢慢承担起公司重要的角色。“初创公司要拼命向前跑,不断进步,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公司成长,这之中有我的一份努力,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何旭称,同学中不乏进入大公司任职的,听起来很风光,但是自己并不羡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在大公司或许我只能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在小公司,我能做的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