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探索广州青年创业大赛的文化内涵: 初心未改 风又奈何

日期:[2015-11-12] 版次:[A02] 版名:[青视野]
第三届创业大赛项目推介会现场。

也许你不愿意承认,但这是事实——创业是一次高风险、低成功率的行动。

创业是一次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探索,探索中可能遭遇坎坷,可能处处碰壁,但唯有敢为人先,勇于前行,才能找寻到创新之路。因此,更好地为青年创业者营造尊重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打破“以成败论英雄”的惯性思维,摆脱“成王败寇”的逻辑,让青年创业者能够在创业的过程中真正让失败成本转化为成功资本,并逐步建立起创业内在素养,才是广州青年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孜孜以求的深层目标。

采写:本报记者 龙金莲 张蓉 通讯员 张奕思

 

直面失败比创造成功更重要

事实上,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经历过各种失败。无论是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创办了阿里巴巴、打造了淘宝的马云,还是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乔布斯……这些声名显赫的商界大佬都曾经历失败的痛苦与迷茫。正如马云所说,“对所有创业者来说,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

创业是在试错中成长的过程。正是因为不断遇到新问题,才能不断找到突破口。首届大赛中,最受媒体追捧的莫过于南方医科大学爱洛斯团队设计的“避孕套丁字裤”项目。不出所料,大赛结束时该项目宣布已获得200万元风投对接,准备投入量产。但由于项目很快就被复制,市场已被其他公司快速占领,眼看项目无法延续,几名读大三的团队成员申请退出,于是首届大赛中最红的创客团队就这样解散了。

不过,团队中硕果仅存的男生毛陈,在首届大赛的失败中爬起来,又以“移动医疗”项目参加了第二届大赛,并进入大赛决赛成功获得风投。毛陈在总结第一次的失败经验时说,上一次他的团队成员是清一色的在校大学生,这次则是从技术、运营到外联都各有所长的老中青三代人,互补不足,“经历了第一次创业的失败,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也知道如何去解决,再次进行创业,反而更有信心。”

作为两届大赛的参与者,毛陈享受到了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他对此也颇为感激,“起初,大赛促进了投资方的对接;而后,项目遇到问题,创业导师、投资人也给了我们很多有效的建议。”大赛致力于打造一片提供全方位扶持、培植青年创业素养的沃土。如果你缺场地,大赛会为你提供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及创业社区;如果你缺资金,它拥有广州U 创板,并为你提供路演平台、介绍投资人;如果你缺经验,它组建起青年创业导师团,并为你开展创业培训及巡讲,搭建创业者的交流平台。

如今,第三届大赛已扬帆起航,今年毛陈虽然没有带着项目来参赛,但他说仍旧会持续关注大赛,因为通过观察别人的项目与模式,可以带来新思考。

 

遇挫后的坚持才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是什么?一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力,二是从有到无限的创新力,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坚持到底的毅力。因此,对于青年创业者而言,真正需要激情的,不是开始,而是在过程中逐步建立的自信,以及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变的信念。

“彩印超人”可谓第二届大赛上最具人气的项目,而这个项目其实是负责人蔡道远的第三次创业尝试了。蔡道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创业达人,大学期间就开始了各种创业尝试——创建主题酒店,做私人订制服装等等,最终都由于团队搭建不成功、知识经验不足等原因而失败了。然而,创业之路的坎坷及家人的不理解,并没有浇灭蔡道远创业的热情。“我进行创业并不是跟随‘创业热’,而是源于自身的热爱。我一直坚持着创业的信念,对这种信念的渴望有多大,坚持也就会走多远。”

经过两次创业失败后,蔡道远静下心来进行反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两次创业的经历,从财务管理、团队组建、股权分配等方面,都给了我前车之鉴。后面的路反而渐渐清晰了。”遇挫后勇于坚持,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正是蔡道远成功的关键。

蔡道远庆幸自己加入到了大赛的舞台上,“因为大赛,我得到了许多创业导师的悉心指导,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对接,同时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工作之余,我们经常围坐在一起,聊到深夜,那是从未有过的感觉,大家互相帮助、交流分享、共同成长。”

蔡道远只是千万成功创客的一个缩影,这类创客思维敏捷、充满激情、越挫越勇,这正是作为一名创业者需要的内在素养。

 

理解包容才能浇灌出成功之花

敢为人先,有成功的机遇,也有失败的可能。艾可思创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小平是大赛连续两届的创业导师,在他看来,对于创业失败者的帮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向他们传递正能量,通过宣讲成功的案例,鼓励他们重燃希望;而更重要的是像到医院就诊一样,提供一个平台去治疗创业公司的问题,让创业失败者有机会向专家咨询,从而得到有针对性的评估、获得相应的开导与辅助。

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恰好搭建了这样的平台。首先,对于项目不成熟或失败的初创团队提供心理辅导,并对参赛项目进行跟踪与指导,为他们切实解决资金、场地等难题;其次,举办课程培训,依托创新工坊、创业训练营为参赛青年开展公益巡讲、创业培训及沙龙等活动,从而使创业青年在经历分享中,吸取成功经验、总结失败原因、积累知识储备。

作为大赛的项目投资人,启赋资本合伙人曾峥就曾投资过一些有失败经历的创业者,“因为有一些创业者本身具备很强的创业基因和成功素质,虽然有过失败的经历,但如果他找到了原因,并从中积累了经验,其实是好事,他再次创业的成功率会更大。”

微投网VCHello创始人俞文辉是三届大赛的评委,除了对大赛给予青年人全方位扶持连连点赞外,他更加看重大赛所营造的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创业本身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这种温暖心扉的力量比资金、人脉等都来得更为重要。”

“在前两届的基础上,从今年第三届创业大赛起,我们想着重探讨对创业青年内在素质的培植,简称为创业素养。这种创业素养包括创业者的抗压能力、社会责任感、诚信度、领袖能力、对市场的感知力等方方面面。在创业路上,这种内化的力量往往比外在的政策、资源等因素更为关键,对创业者的影响更深远持久。”广州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创业是一场充满未知与变数的航行,这场风浪中的搏击,最惧怕一时的心血来潮和突遭变故时的心灰意冷。在真正意义的航行中,理性是船,激情是帆,若你初心未改,纵使风又奈何!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