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消费盛行 便利多多还是困扰无穷?
日期:[2017-10-19] 版次:[A06] 版名:[青资讯]虽然离双十一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但是各大网购平台已推出多重优惠活动,分期消费免利息,付定金膨胀,各种促销方式让消费者蠢蠢欲动。特别是分期消费免息、花呗付款免手续费等优惠活动,让还在学校的大学生们有了更多购买欲望。
近年来,花呗、分期付款等信用消费方式成为了人们主要的消费方式,特别是购买力强但支付能力并不一定能跟上的大学生来说,这类消费方式给其带来诸多便利,但与此同时,其弊端同样不能忽视。
采写: 本报记者 周司琪 实习记者 梁颖贤
只要一个实名认证的支付宝账号,就能根据个人消费数据等因素给予一定范围的提前消费额度。每个月9号是花呗还款日,消费者需还清上个月提前消费的数额。如果逾期,将按当期未还金额的0.05%按日收取手续费。
近年来,这种提前消费的方式受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追捧,相比之信用卡消费,它少了一些申请门槛。“我大概从一年前开始使用花呗。”今年大三的小曼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花呗具体是什么,后来才发现原来跟信用消费的性质差不多,但是比信用卡要方便得多。”
今年5月份支付宝花呗对用户人群进行统计,其数据显示,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花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不仅如此,数据还表示,近40%的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的支付方式,信用消费已经开始盛行。
除了开通花呗、京东白条等贷款工具,在遇到想要但价格过于昂贵的物品时,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消费。某高校大三学生小瑜说道,“因为有些东西是活动特价,错过了就买不到了,以后再买可能更贵,所以在条件允许下,我会选择分期购买它。”
根据浦发银行发布的《大学生金融知识及消费习惯调研报告》显示,近六成的学生有意愿或使用过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
当下,年轻人消费观念转变是提前消费盛行的原因之一。在网友小李看来,花钱不一定非是现钱。小李称,他们现在的消费观念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变化,与以往的“量入为出”“节约节省”有所不同,“先花未来钱”不再是非理性的象征。“我能保证每个月都还清花就好。”小曼和小李都表示道。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花呗这类贷款方式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偶尔月底出现生活费不足的情况,又不好意思张口再问父母拿生活费时我就会使用花呗。”小曼称,作为信用消费的一种,花呗的确在许多急需用钱而现钱不足的情况下帮助到了自己。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曾对全国1250名大学生进行过调查(以下简称调查),40.8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至1500元,29.44%的受访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500元至2000元。每月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的占19.84%,不足1000元的占9.84%。尽管生活费数额不同,但调查显示,超七成受访大学生都曾经历过“生活费不够用”的窘境。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小瑜解释自己用这类提前消费产品的原因时说道。早前,她在淘宝看中一台相机,但因为生活费不够用而选择分12期付款。“每个月600多,而且没有利息。机器到手后也没有任何问题。费用方面就靠我每个月兼职填补,基本没有压力,而我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小曼称,现在她已经习惯了下个月支付这个月的花销的模式。
以花呗为主的信用消费方式已然成为消费中的潮流,其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然而其隐藏的弊端同样不能忽视。
自从使用这类产品后,小刘称自己的消费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很多。还在读大三的小刘给自己算过一笔帐。在没使用任何提前消费方式前,他每个月生活费是2000元,刨去吃饭、社交、手机费用等,每个月还有700多能自由支配。但是自从使用这类信用贷款产品后,他每个月用的青总会超2000元。“总觉得还有钱花,没关系。然后不知不觉每个月都超了。”
已经在公司实习的小何也有同样情况,“我之前为了追一个女生,用花呗分期给她买了一台相机,后来才发现已经超过了我一个月的收入了,现在的我经常就是本月的钱用来还上个月的,还完了又没有余钱。而且因为我花得多,额度提升了,花钱的空间就更大了。”小何坦言,以前想买一样东西,如果没钱就慢慢攒,有时候时间长了也就不想要了。“但现在如果我想买一样东西,钱不够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先借钱买,之后再慢慢还,其实这并不是个很好的习惯。”
据调查显示,在使用过信用贷款产品的学生中,有近10%的学生未还清贷款超过10000元,另有33%的学生选择“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从其他平台借钱还款。
对于这种分期消费、提前消费的方式,西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处主任吴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年轻人要消费这种心理很正常,但还是要量力而行,因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受到物欲和各种诱惑的刺激,自己很容易把控不住,而且对法律风险考虑较少。“不去攀比,不盲目地追求奢靡的生活。应引导他们健康生活,勤奋学习,有事做的人就不至于沉迷到购物中。”